王梓露
山西省实验中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校园欺凌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2017年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与性取向、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进入了大家的视线。校园欺凌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界定校园欺凌的概念需要与同学间的小摩擦、小纠纷加以区分,否则会出现矫枉过正。校园是个小社会,同学间的小摩擦小纠纷在所难免。校内同学间的纠纷往往具有偶发性,即使发生争吵甚至小打小闹,也属于一过性的矛盾。在同学的劝说和老师的引导下,大多会得到妥善解决。而校园欺凌则是将同学间的鸡毛蒜皮演变成校园暴力甚至蓄意勒索,造成的伤害往往令人无法承受。2017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治理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有上述界定可以看出,这种恶意的、带有欺辱性的,甚至是与金钱挂钩的恶性欺凌,已经远远超出同学“矛盾”的范畴,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在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中,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2018年4月14日新蔡13岁少年遭遇校园欺凌,在东湖公园跳河身亡。上述沉痛的教训,反映出校园欺凌足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多数被欺凌的同学出现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必须引起重视。
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一是侮辱取乐型。比如对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起恶意的外号,如独眼龙、武大郎。对有女孩气质的男孩子叫娘炮、二刈子、寡妇。二是索要财物型。今年4月17日,一条3分12秒的视频在保定网友微信群中传播。视频中,一名年纪大概十三四岁的男孩被数名年龄相仿的少年围堵在角落处掌掴和踢踹,起因是男孩被对方索要走10元,因想取回而惹怒对方。男孩多次求饶并表示愿意再交出10元时,换来的却是对方持续的围殴。三是琐事引发型。2018年1月一条湖北嘉鱼县女中学生遭同学轮流掌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在时长1分07秒的网络视频中,一名女生站在室外,不敢动弹,先后被4名女生轮流掌掴。嘉鱼县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南嘉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及处理情况的通报》认定的情况是,该校七年级学生XX因同学之间纠葛,为报复本班女生XXX,于1月10日下午放学后,邀约本年级其他几名女生,将XXX带到女生公寓架空层进行殴打。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梳理,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种。具体而言: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乏。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中显示,初中一年级留守儿童尝试饮酒率40.2%,其中过去一年有过醉酒经历的比例为19.8%,有过吸烟行为的比例达到16.5%,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2.1%,伤害主要类型包括摔伤、被工具和钝器割伤、烧烫伤等。在7种校园欺凌行为中,留守儿童偶尔遭受过至少一种的比例为49.2%,经常遭受过至少一种的比例为8.4%,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同时,留守儿童在学校打架的比例和平均次数比非留守儿童更高,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打过架的留守儿童比例为27.8%,比非留守儿童高6.5个百分点。13.6%的高年级留守儿童有过自伤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初中一年级留守儿童中有人在过去半年内考虑过自杀。原因何在?因为接近95%的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为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监护人平均年龄58.2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者占70%以上。受文化程度限制或者管教方法不当或者本身就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留守儿童自小缺乏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管理教育,缺乏监督,他们极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或者实施者。
第二,网络游戏的影响。与前些年不少学生还在用“老人机”不同,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已经“鸟枪换炮”成智能手机。理由当然是用手机查作业题。但事实上,手机的主要功能是聊天和玩游戏。以一直火爆的王者荣耀游戏为例,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其中11到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青少年可以逃避现实中的挫折,逃避接受社会规范和他人的监督,可以无所顾忌地宣泄情感。久而久之,淡化了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校园欺凌埋下隐患。曾经有过一个因沉迷网络暴力游戏进而产生了在现实中“杀个人”的疯狂念头并用菜刀砍死人的案例。杀人凶手小秦是焦作市博爱县人。上初中二年级时,他第一次踏入网吧,此后便痴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杀人、杀怪类的网游。由于对游戏中杀人情节过于入迷,他竟产生了“找个人来杀杀”的强烈冲动。失去理智的小秦,鬼使神差地走进赵某家的厨房,找到一把菜刀后转身来到院子里,恰巧遇上刚从卧室走出来的60岁的妇女赵某。小秦二话不说,就朝赵某的头部、颈部、背部和四肢等处连砍了数十刀,赵某立即倒在血泊中。
第三,监管的缺位。今年4月15日下午,安国市实验中学的学生王某,在安国市药都公园内,被多名男孩索要财物。王某不给,后被抢10元。4月15日晚8时许,王某被叫至药威家园小区一地下室,遭到多人殴打,并拍摄视频。2016年,道县一名辍学近半年的15岁女孩马某,因琐事对同学熊某心生不满,纠集在校学生何某和施某、夏某、刘某四人,尾随放学回家的熊某并胁迫其到偏僻处,五人轮流对熊某掌掴。纵观大多数欺凌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放学后和校园外居多。在校期间,由于老师干预监控,无法进行施暴行为。而放学以后走出校门,由于无人监管,给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第四,法律法规不健全。检索我国的法律法规均未提及“学生欺凌”、“校园欺凌”等词,对还没有构成刑事犯罪的校园欺凌行为预防不到位,惩处也没有依据。教育部门、公安机关等社会各方面都在抓,但由于主体责任不明确,导致在事实上防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学校对施暴者只能是说服教育,公安机关也没有更加严厉的措施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在客观上纵容了施暴者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凌的蔓延。
第五,学校教育的缺失。近年来各个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效果较好,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持续性差,综合考核时考试成绩、升学率、一本达线率仍然是重要的考核评价标准,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德育流于形式,导致一些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把对同学欺辱当做一种权利,一种胜利。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老师让这个孩子当副班长且对长期存在的如此恶劣的欺凌行为毫无觉察,本身就是教育的失察。
校园欺凌的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预防欺凌的发生,也需要多方联动、综合施策。
第一,学生层面。作为学生,应有自我防范的意识。一是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如果发生矛盾,要第一时间找老师解决。二是要慎重择友,关注同学朋友的品德和价值观,多交“益友”,不交“损友”。三是穿戴用品要尽量低调,不大手大脚花钱,不招摇,不炫富。四是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离校后独自出行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在遭遇到欺凌时,首先要保持镇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先主动缓和气氛,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当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或声称家长马上会来接自己等方法来击退对方的企图。其次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第二,家庭层面。一要加强和孩子的思想沟通。不要以为管孩子吃管孩子穿就足够了。对于留守儿童家庭,父母要通过视频聊天等方式定期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二要对孩子爱之有道,不一味的满足其要求,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三要教育和管理好孩子远离暴力性动画片、暴力游戏及影视作品,不沉迷于网络。四要掌握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同学或家长的联系电话,以备应急时寻找孩子。五要教育孩子,当看见别的同学受到欺负时,不要做旁观者,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六要经常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如孩子遭受到校园欺凌,一定不能大事化小,不以为然,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果断支持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并要有理有节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让实施欺凌者的家长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第三,社会及学校层面。一是要改善宣传的氛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环境。对网络小说和歌星影星的演出节目进行检查,使那些充斥暴力,宣扬江湖义气的东西远离青少年。二是要尽快研究出台网络强制性分级标准,阻断未成年人与不良网络或游戏的接触,要明确规定未成年人连续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网络的时间。比如可以按年龄段(6岁以上、10岁以上、18岁以上)和内容性质(价值导向、健康程度、时间限制、对抗程度等)进行细分,详细定义内容标准,确定不同的适用人群。三是要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从法律层面上对校园暴力进行干涉。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校园欺凌进行明确界定,要把学校对校园安全的管理义务与责任细化,要把家庭保护责任与义务、政府部门的保护责任与义务、司法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都做出操作性强的规定。比如可以完善“责令父母严加管教”的具体手段,通过责令父母管教并缴纳保证金的方式,让施暴者的父母真正负起管教责任。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个案,才能惩前毖后,真正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具体到学校,要突出德育为先办学思想,正确处理教育和育人的关系,要多多关注容易受到欺凌的孩子。无数案例证明,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90%以上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比如肥胖或者是残疾。2.有较强自卑心理的孩子。3.有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4.人际关系比较差的孩子。学校对于这些孩子要格外予以关注。此外,学校应成立由学校代表和家长代表、法律工作者、校外专家等人员组成的治理学生欺凌委员会,对可能发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学校要开设专门的教学模块,对中小学生进行防治欺凌教育。对经调查认定实施欺凌的学生,学校可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实施欺凌者的教育引导和挽救。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者,要在惩罚的同时,加强教育。必须注意到,实施欺凌者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一定要把欺凌者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处理——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老师在管教他的同时应该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也许老师这样的一句话,就可以温暖施暴者的心灵,让他认识到人性的真善美,而不至于自暴自弃走向社会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