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春
基辛格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进入政界从事战略研究工作。3年后,哈佛大学返聘基辛格为讲师,此后一直到1969年,基辛格历任哈佛大学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之职。
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哈佛大学,到华盛顿走马上任,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务卿。正是在尼克松的任期内,基辛格促成了尼克松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使中美两国断绝20多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政治家、外交家。后来,“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被迫辞职,副总统福特接任以后,也没有解雇他,而是让他继续担任国务卿。
等福特总统的任期结束,从政坛上退下来的基辛格想重回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学当教授,其请求竟被拒绝。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哈佛大学“铁面无私”,很多报纸期刊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转载这一新闻,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如此。
试想,基辛格在担任国务卿之前就已经在哈佛执教12年,学术造诣精湛,此番经历了国际政治大风大浪洗礼后归来,肯定对其哲学思想有更深刻的启迪,这样的人才,哈佛大学没有不接收的道理。
哈佛大学之所以拒聘基辛格,乃是因为基辛格提了一个额外的要求,那就是他不想给学生授课,只想搞研究。这是与哈佛大学的执教理念相悖的。正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所说过的,“我常告诉同事,没有学生,就没有我们”,在哈佛,教授的首要任务永远都是教书,这是教授的天职,教授必须为学生上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哈佛的教学质量,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利益的保证。
基辛格被拒聘不久,时任哈佛大学校长博克教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解释说:“基辛格是个学识渊博的人,论私交,我和他的关系也不坏。但哈佛要的是教授,不是不上课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