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静 高新一小
“磨课”就是教师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在整个教研组的协助下,以课堂案例为载体,对课堂中的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环节采取集体研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打造出一堂精品的课程。 这个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感悟课堂、感悟学生。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有更新、有收获,老师们相互切磋,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打磨教材是我们着手磨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步骤,教材的掌控是语文教师能够得以分析教学的基本前提。要磨出一堂精品课,就必须认真学习课表标,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的把控和理解变得尤为重要。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及作者的感情思路要把握准确,不可随意拔高作者的写作意图。再者,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根据教师不同的上课风格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教材,千万不可生搬硬套。
教师是课堂的把控者。实际语文教学中,打磨教师,让其具备准确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力,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自身的打磨,是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的前提,对教师评价语言的打磨更是我们整个课堂氛围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激趣教学的方法之一,大到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把控,小到一言一行的台风站位,都是我们专业成长的组成部分。教师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理论性更强,更为客观实际和具有诊断性、穿透力。
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觉得把控不了学生学习的氛围,课堂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在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打磨之后,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参与气氛热烈起来了,受益面广了,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了。了解当下学情,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把控住课堂的热度,让孩子们想学、爱学,学出激情和兴趣。对孩子用上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构建出一个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会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主题,反复打磨设计才能得出一节精辟的课。就拿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识字5》这篇识字课文来说,笔者从钻研教材到几次试讲、修改定稿,花了将近半个月时间,但收获颇丰,下面就对自己的磨课研究过程作简单介绍:第一次磨课是针对自己教学内容不够紧凑、语言不够儿童化、对学生自主性的放手不够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第二次磨课教学我吸取了第一次试讲的经验,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注意了语言的儿童化,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性。但本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学设计新意不够,创设情境太老套,细节上处理不到位。团队老师提出在讲授偏旁演变时应把知识联系生活,出图讲解;还提出偏旁应让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规律并更改板贴的建议,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我积极改进了不足,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进行了第三次磨课。这次三步走的磨课教学,虽然历时漫长,过程艰辛,但在各位老师的建议下,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整个教学听起来很流畅、自然。加之,我从不同的语境引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注意到对学生的评价,使整堂课中融入了语文味,生字口诀也做了修改,课堂反馈效果明显。通过这样多次改课,整个上课磨课过程我明白语文课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年段目标,整个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起到一个循循善诱的作用,教师语言要精练,站位要恰当,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对环节也要有教学预设,孩子们会怎样回答,教师又该如何去应对。教师对新旧知识的链接以及语言知识点的拓展训练都是要穿插于课堂之中的。
磨课,既是教师个人的思考体验,也是教师群体的智慧结晶。磨课的过程,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也是老师的舞台,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是老师经过许多次“磨”出来的。通过磨课,我深深体会到备教材、备课标和备学生的重要性。磨课最终磨的是个性、是特色、是自我,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和创新精神。所以,只有磨课备课做到精、细、准,教学中语言表达准确、学生易懂并具有亲和力,才能创造出最好的教学设计,让我们在集体的智慧中尽快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