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自闭症现象之治理

2018-01-22 11:54:48施超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创造 2018年4期
关键词:村组自闭症贫困村

施超 玉溪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是在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党的十九大确立必须夺取全面胜利的“三大战役”之一。近几年来,国家、地方和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村脱贫效果显著,也有不少贫困村,扶贫多年,面貌依旧,笔者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贫困自闭症现象”。目前,我国贫困发生率已从10.2%下降到4%以下,剩余的恰恰是扶贫攻坚“最后的一公里”和最难啃的硬骨头,务必找准贫困自闭症的症疾,精准施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贫困自闭症的主要特征

云南省现有贫困人口500多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贫困人口分布广,又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各不相同,但贫困自闭症有其共同的特征。

(一)自我欣赏满足型特征突出

现在的贫困人口,跟1978年前的贫困人口不一样。过去的贫困特征是绝对贫困,吃不饱,穿不暖。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现在的贫困人口是相对贫困,在现行标准下,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总体处于温饱到富的过渡阶段,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现象绝少。这部分贫困人口,长期脱不了贫,人们过去仅把原因归结为等、靠、要思想突出,这是不准确的。这部分群体的自我欣赏满足特征非常明显,自己跟自己比,已无衣食之忧;跟同村的大多数群众比,大家差不多,特别是在贫富悬殊不大的村庄,自我欣赏满足的特征表现得更强烈,对外面的新观念、新思想有天然的排斥性。

(二)长期固守落后的生活习俗

贫困村大多集中在山区,信息相对闭塞,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当地的生活习俗。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拦路虎。辛苦一年的劳动所得,过个年、办一场婚丧事已所剩无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个现象在贫困山区愈演愈烈,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当地贫困人口的发展。在少数贫困山区,甚至还有一种奇特的生活习俗,别人栽的菜,村里人谁都可以去采,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固守落后保守的生产方式

在贫困山区,不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并不强,有的甚至固守几十年形成的落后生产方式。尽管各级每年都办培训农民技能班,但收效甚微。贫困村的很多农民子女,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或出外打工,在家的干农活的技能长进不大,有的甚至不及父辈,形成落后的代际传承关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到几个贫困村调研,有的年轻人连简单的农活技能都不知道,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进展缓慢,收效不大。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任重道远。

(四)村级治理落后

这几年国家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是,村庄道路硬化、农村低保和贫困户的认定,都需要村组来完成。因此,不少村组干部忙于应付,机关化现象突出,客观上影响村组干部发展经济的热情。加之,村组干部脱岗现象突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不绝,不同程度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消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管党治党取得的重大贡献和成果。

由此可见,精准扶贫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客观历史地看待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用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一以贯之地打好扶贫攻坚战,为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积极构建贫困村治理新体系,着力破解农村贫困自闭症现象

(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在深度贫困村,农村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小农户,村级组织行政化、机关化、官僚化现象突出,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党支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引领作用不明显。很明显,只有采取特殊有效的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加快当地全面发展。

1.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由承担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把农户的田地集中起来,适度规模经营。农民获得土地出租收益权,根据经营者的用工要求,劳动者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改变后,条件成熟时,再把田地归农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0年的改革充分证明,村级组织有多大的号召力,干群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集体经济发展得如何。基于此,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村一策,在发展机制和管理上下功夫,真正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保障。

3.精准培训,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一是要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现状和农民的技能需求,根据节令特点,适时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村组干部和科技示范户要针对种养业发展现状,入户到田,加强指导,才能确保农民技能培训不走过场,收到实效。二是要成立乡镇科协组织,解决好农村科普和农民技能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全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引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农民的教育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村(居)委会作为群众的自治组织,仅靠农民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这几年,不少村组开个群众大会都非常困难,有的地方甚至开党员学习会都要发误工补贴,长此以往,村组教育农民的职责将丧失殆尽。

1.教育引导农民科学生产,积极培养新型农民。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对农村的影响,在农村要积极建立党员生活和科普e站,加强网站管护,发挥农村教育的阵地作用。乡镇(街道)要统一在农村成立家风家德评议会、反邪教协会、老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不留死角,随时掌握了解农村思想动态,及时扶正驱邪。针对各村组实际,以村“两委”成员和党员、村民代表为基础,积极组建政策法律宣传、民事代办、纠纷调解、文艺表演等若干志愿服务队伍,为村民提供网络化、全面化、系统化服务。

2.着力传播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几年,随着农村安居工程的实施,不少农户特别是异地搬迁的农户,都住上了新房,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在不少地方,环境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变,脏、乱、差在有的地方愈演愈烈。要教育农民不仅会生产,还要会科学的生活,接受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落后愚昧的生活习俗。

(三)深化改革,构建村级管理新机制

村(居)委会如何决策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问题不少。目前,村“两委”班子值班有几种情形:第一,实行值班制,班子成员轮流值班。第二,绝少数事务比较多的居委会或社区,实行上班制,一般情况下都有班子成员在岗。第三,部分山区村委会甚至出现缺岗现象。村民小组作为村级自治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长仅起到临时召集人的作用,谈不上正常在岗。村级自治组织、决策,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村级组织的村民大会基本开不起来。这几年,不少贫困户的认定,都是村级组织几个人定,谈不上群众公认,给精准脱贫带来诸多问题。例如,元江县平昌村委会有1390多人,全村到外地打工的高达365人,50%的农村党员在外地打工或随子女在外养老,要召开村民大会也无法过来。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是夫妻一起外出,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类似的村,在贫困地区不少,这就涉及到村级决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1.从法律和党规层面规范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根据党章规定,村(居)委会党总支(支部)是村的领导核心。村级的重大事项,通过党总支(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有条件的地方,村(居)委会主任和村党总支书记实行双肩挑,由一人兼任。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决策重大事项之前,要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要召开户主会,充分吸纳村民意见。一言堂,乱决策产生的后果,村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目的是接受群众监督,对村级决策机制来讲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形式来代替内容。只有从法律和党规层面规范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才能杜绝村级管理的失控现象,夯实执政党的执政基础。

2.健全完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村(居)委会委员和正副主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一方面,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选民在各小组人数的多少;另一方面,家族势力的干扰,贿选现象存在。这些都对直接选举的结果产生着重大影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有的村组干部私心重,为民服务意识差,工作乱作为。笔者建议调整,有的县和乡镇居然认为无权调整,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没有三分之二的选民提议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过半数的投票罢免,就调整不了。这些都是对相关法律的误解。不作为、乱作为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理。群众和组织监督缺一不可。需要把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机制延伸到村组,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村组干部违纪违法,乡镇分管领导要承担相应责任。

3.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目前,全国不少省市都实行下派机关干部驻村帮扶的措施,既锻炼培养了干部,又帮助村组和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下派的机关干部大多是任村级第一副书记,有的临时思想突出,不愿担当;有的甚至挂个号、出个名,解决不了村组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从机制和制度上“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是治理贫困自闭症现象的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村组自闭症贫困村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河南严控"确权确股不确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