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2018-01-22 10:19:14江雯雯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4期
关键词:隐私权个人信息公民

江雯雯

(245600 中共祁门县委党校 安徽 黄山)

一、侵犯网络隐私权的主要表现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工具。互联网作为全球媒介,它具有开放性,不分国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亿7200万,普及率达到55.8%,占总数的1/5。互联网用户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比亚洲平均水平高出9.1个百分点。并随着新的网络软件的不断发展如QQ,微博、微信以及各种APP的涌现,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存储更加方便。在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公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从行为主体来看,网络隐私权侵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侵权行为

未经授权的泄露、传播或转移个人隐私;未经授权的拦截和复制他人发送的电子信息;未经授权进入他人的电子邮件或私下访问个人信息区,从而收集和窃取他人的信息材料。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不法具体行为。

(二)网络经营者的侵权表现

一些网络运营商转移或关闭用户的电子邮件,导致用户邮件内容的丢失、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泄露,以及未经用户的许可,为了不合理的目的保存或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采取纵容的态度,允许其他人传播他们关于隐私的更明显的公开声明;其他在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未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删除或者封锁;未经调查、核实或者用户许可,擅自篡改个人信息或者泄露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广告公司等组织以牟取利益,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不合理使用用户信息或者在许可范围外滥用用户信息。

(三)商业公司的侵权表现

一些专门从事在线调查业务的商业公司使用具有跟踪功能的Cookie工具来浏览、跟踪和记录用户的访问站点,下载和复制用户在线活动的内容,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转移、出售或用于其他业务目的,导致用户大量个人信息的泄露,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网络管理的规范和法律框架,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暴露出许多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律将隐私权一词直接写入法律规定,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制管理,都是相对零散的保护条款,缺乏系统和全面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立法,直接影响到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制度的完整性,也是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缺乏深厚法律依据的原因。当立法滞后于时代进步时,面对侵犯隐私的法律问题时,公民就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隐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尤其是网络隐私问题。现有立法还不能满足网络隐私权的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现有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律法规缺乏实质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禁止使用互联网侮辱他人,造成事实诽谤、非法拦截、篡改、删除他人的电子邮件或其他信息,侵犯公民的通信和交流自由”等。

三、加强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思考

根据中国现行立法,隐私权的法律规定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保障体,这显然不利于公民隐私权全面而充分的保护。但是,在我国可以建议采取以下方式保护互联网上的隐私权:

(1)《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生效实施,法律就正式承认隐私权是公民的一种人身权利,涉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规范。然而,只有这一步的法律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在引入基本原则法之后,应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我国的网络隐私权。

(2)网络隐私保护制度应是动态的,案件规则应立足于具体案例,灵活多变,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们共同生活习惯的本质。如果法律的变化相对较快,网络的发展比较静态,容易脱离社会关系,导致新的侵犯网络隐私的问题产生。应当发挥法理学的作用,弥补网络规范的不足,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帮助法院对网络隐私权进行判断,在当今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3)借鉴国外隐私保护法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完善我国的隐私权法律规定。欧洲和美国发达国家的隐私权立法处于前列。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保护下的隐私权保护立法。通过一系列法规和指令,构建了完整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律框架,为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政府等提供了明确的原则。

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比较世界发达国家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模式,可以创建中国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适用于中国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的基本框架和一般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权利地位的法律制度,为网络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4)加强在保护互联网隐私权方面的国际合作。除了有效的网络隐私保护外,我国的法律还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衔接,以加强对我国公民隐私的保护,尽快建立健全网络隐私权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机制,完善行业自律和自我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电子商务对话,通过有效的法律,防止一些不良因素侵犯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同时,也为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铺平了道路,为今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公民的隐私权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社会的稳定才能得到长期保障。目前,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互联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借鉴国际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经验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猜你喜欢
隐私权个人信息公民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 05:53:54
论公民美育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7:42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绿色中国(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44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12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