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怡璎(海南大学)
中国华侨人数众多且分布范围广,在国家的商贸、文教以及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华侨的权益却屡屡受到侵犯,不仅在海外遭受到抢劫等事件,回到国内也面临基本权利未能得到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华侨面临现状引入,强调了华侨的重要性和建立专门性法律的必要性,并且阐述了立法的具体细节。
华侨,指定居在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与其类似的定义有外籍华人、归侨,外籍华人指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而归侨则是回国定居的华侨。
事实上,中国华侨人数多,且分布广泛。共计有6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同样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不仅在过去的艰难岁月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同样也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可靠支援力量。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定居在海外的华侨权益受到侵犯的事情屡屡发生。由于地域的不同和风俗文化的相异,华侨在海外时常遭受到抢劫、诈骗甚至枪击的事件,哪怕回到了国内也依然面临着各种艰难境遇。
中国现行的对于华侨权益的法制亟待完善。到今日为止,中国没有制定一部统一的保护华侨权益的法律,虽然在宪法的条文中可以看出对华侨权益的重视,也从不同层面、不同地域规定了具体适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非常分散且碎片化,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华侨权益保护的内容分散在《收养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及一些法条的限制性规定,缺少系统性和有效对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仅是商贸文明之路,同样也是移民发展之路。根据研究调查,有70%的华人选择移居东南亚地区,其中仅泰国和马来西亚就有1500万,这其实代表着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华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华侨可以了解当地情况。在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供在商业、文教、社会等方面的经验。
华侨作为对外的代言人,可以更好地树立形象、增进信任。华侨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外人对华人的印象。华侨在一带一路的参与中同样也起着树立形象、增进信任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深化两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
华侨作为定居在海外的中国人,可以更好地构建桥梁、便利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无须额外支出费用选派人员,可以在华侨中选择合适的人选,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尽管中国在华侨保护方面的工作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目前中国建立的对华侨的保护其实更大程度集中于归侨以及侨眷,而对在海外定居的华侨的保护则缺少法律依据,且执行困难。
华侨身份认证困难。由于护照号码的不唯一性,因此在办理商贸、金融等登记业务的时候不便利,华侨子女入学也存在问题。华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华侨极难满足在户籍所在地有住所的条件,许多华侨决定在国外定居时会选择将住所给予亲戚住;且由于定居国外的原因,华侨在选举时的投票也非常复杂,并没有相应的程序和对应的机关来保障华侨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甚至主动参与选举也很难。
保护华侨权益的法律除了在宪法中有基本性的规定外,大多数都分布在中国缔结的国际公约、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实施多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性法律,相比之下,对于华侨的保护显得不够重视。
保护华侨权益的法律并没有整体系统性,而是分散在各个法律法规中,且彼此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法条数量也较少。这也使得华侨想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否适用于普通法条。
对于华侨的立法保护虽然有许多原则性的条款,但缺乏具体的条款。我们都很清楚华侨的权益会受到保护,但是在具体的领域中,例如选举权如何受到保护,投资权、财产权如何受到保护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在立法原则中,应该坚持国内法与国际法双管齐下。因为华侨身份的特殊性,其同时受到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制约,因此在规定维护华侨权益的法律时应该结合参考国际法,而不只是根据国内的情况进行立法。同时,要时刻牢记华侨也同样是中国人,应当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去保护华侨,不仅不能歧视,还应当在一些特殊的领域给予适当的照顾。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很好地保障了归侨的合法权益,也应当以相同的模式对保护华侨权益的部分内容作出规范。
例如建立华侨事物的法律顾问团体、法律服务平台,以及专门为华侨提供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在法律网站中应该存在华侨事务的页面。同时,对于华侨维护自己利益应当有准确规范的程序,不能让华侨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应当对适用于华侨的法律知识进行普及,让华侨可以放心地回国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放心地在海外居住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