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40期中青班学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作为实体经济聚集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如何按照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努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发挥好经济发展核心区的作用,需要认真的思考和谋划。
鲁甸工业园区是昭通市4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始建于2003年,2004年被昭通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工业园区,2012年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评审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并被认定为工业上山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2.81平方公里,根据工业行业特点和园区位置,在产业布局上已形成“一园三片区两基地”发展格局。“一园”,即鲁甸工业园。“三片区” ,即以食品、农特产品加工产业为主,综合服务业为辅的文屏工业片区;以综合加工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主,商贸物流、服务业为辅的茨院工业片区;以化工、矿冶、新型载能产业为主,商贸物流、服务业为辅的桃源工业片区。“两基地” ,即以乐红、火德红、水磨为重点的矿冶原材料基地和以牛栏江水电开发为重点的能源基地。园区现有入园企业5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2016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8.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完成利税1.5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
1.资源禀赋突出。全县铅、锌、银、铜、镁、铝土、铁、玛瑙、硅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以“鲁甸大麻1号”“大麻2号”为代表的核桃产业,种植面积有1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3500余吨,远期产量10000吨左右;花椒产业,目前种植面积有30万亩,产量2100余吨;苹果、樱桃、辣椒等农特产品资源丰富。
2.电力条件优厚。目前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有100余千瓦,主要集中在牛栏江、沙坝河、龙泉河和黑石河,其中牛栏江蕴藏量90余万千瓦。风能、太阳能资源蕴藏量达到18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总量约65万千瓦以上,这为鲁甸工业园区发展新型载能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项目用地保障。茨院工业片区在2014年就由云南汇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收储土地1000亩,可用于企业建设用地,近期调整了文屏片区2200亩、桃源片区1500亩用地指标,主要用于文屏片区“云南鲁甸高原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和桃源片区“清洁载能产业园”建设。
4.区位交通优越。鲁甸县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是昭通市的南大门,也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双向大走廊的重要节点,距省会昆明市320公里,距昭通市主城区18公里,距昭通机场和火车站20公里,昆水公路、213国道、都香高速、昭待高速和昭巧公路穿越县境,是投资发展的理想之地。
5.配套服务有序。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在农特产品加工园区配套1000余套保障性住房,支持入园企业职工住宿。投入资金580万元,建设全市工业园区第一家电商孵化产业园,为客商搭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提供服务。
1.规划布局不合理。园区规划还只是概念性规划,没有根据产业发展和长远布局研究制定详细规划,规划面积虽大,但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小。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影响项目的选址和落地。
2.基础设施滞后。由于资金短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由项目牵着鼻子走,临时性、应急性问题突出,影响了招商和项目落户。
3.产业结构单一。鲁甸工业园区主要以矿冶、化工、建筑建材、电力和农特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而且铅锌产业链条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铅锌价格的波动对园区经济指标的影响较大。
4.企业融资困难。近年来,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贷款指标,园区企业大多属中小型成长企业,由于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滑,资金占用上升,特别是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土地使用手续不全,建成的标准厂房不能作为资产抵押物,融资十分困难,致使新建项目推迟投产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业经济的发展。
5.产业集聚度低。园区追求量的发展,引入企业很多没有内部联系,呈现重企业数量、轻产业链接,重发展规模、轻科技支撑的倾向。园区缺乏横向互补、纵向相连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产品的互补性不强,上下游没有形成配套,集聚效应难以体现。
6.体制有待完善。鲁甸工业园区虽然是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但机构编制仅属于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协调机构,不具备行政审批权限。同时,工业园区与乡镇、与部门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党的十九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着力点。鲁甸工业园区应发挥优势,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理顺体制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1.调整完善规划,一张蓝图走到底。充分考虑现有条件,着眼长远发展,科学调整修编园区规划,搞好产业布局,使园区规划与鲁甸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有机衔接。按照“一园三片区”的整体布局,在茨院片区重点布局以锌冶炼和下游产品为主的加工制造产业;在桃园片区重点布局以硅系列产品生产为主的新型载能产业;在文屏片区重点布局以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
2.敞开融资渠道,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梯度推进”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业主垫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加快推进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消防、排污及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工业投资开发公司,承担园区投融资平台和开发建设工作,以投资开发公司为主体,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投资,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收购、出租、转让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提升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优先选择现有的产业或具有形成产业集群雏形的区域,促进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鲁甸工业园区位于昭鲁核心经济圈的腹心地带,已被纳入粤滇产业园区的核心范围,重点布局高原特色食品和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按照全市的产业规划和布局,以理世集团、鑫辉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做好高原特色食品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围绕新型载能产业,在土地收储、招商引资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超前谋划,科学有序推进,加快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4.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产业耦合,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参加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行。鼓励开发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促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5.创新开发模式,促进园区整合发展。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园区运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园区,努力运用3 P模式推动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探索在园区内以“园中园”的模式独立开发运营特色化、专业化园区。借助滇粤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按照“同台唱戏、分灶吃饭、利益共享、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整合昭阳工业园区和鲁甸工业园区优势资源,带动园区的提档升级。
6.理顺体制机制,激发园区内生动力。按照管理与开发分离、政府与企业分离的“双重分离”原则,不断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新模式,科学界定行政管理主体和开发运营主体事权,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规划、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事项;园区开发运营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和招商等工作,积极推行园区的公司化运作,实体化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园区管理机构、级别及人员编制,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公开择优、竞争上岗,推行薪酬与绩效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园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7.优化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推进园区公租房、餐饮、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简化审批程序,严格限时办结,发挥好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从申请到建设、投产的全过程高效优质服务,做到行政审批进入服务中心无条件、审批无阻力、程序无障碍,全力打造效率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