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帆
(637002 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 四川 南充)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循的道德和准则,两者都能够不同程度的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市场经济下,市场调节占主导地位,伦理道德在法律内容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民商法规范着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行为的同时尽可能的展现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道德观的培养,市场经济下民商法承载的伦理价值符合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伦理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人、处世所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和准则,是一种社会规范,规范效果靠人们的自觉性。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通常人们如果违反了伦理知识受到一些谴责,不会受到一些强制性的惩罚,而违反法律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人认为法律与伦理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其实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法律的内容中包含着很多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的制定使得一些伦理道德实现了法制化,法律的实施需要伦理道德作为支撑,法律大部分是一些体现客观性的内容,对错分明。如果法律在制定的时候缺乏伦理道德,制定出来的法律就会缺少主观性,变得非常死板。伦理的发展又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法律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伦理道德的发展,不符合法律的道德便只有主观性,没有了客观性[1]。法律与伦理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保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民法和商法即民商法中包含的法律条文内容繁多,法律条文所规定的内容中抽象出来的原则和制度体现出了民商法的伦理道德内涵。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含了己利与他利、己利与公利等几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体现的是互利互惠的原则,就是交易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的,这不仅是对财产所有权的尊重也是对人格的尊重,民商法中互利互惠的原则是对伦理内涵的很好体现。物权法等相关法律保障人们的财产和人身权利;《侵权责任法》保护私权不熟侵害。
民法作为母法,对于财产所有权有着明确的规定,保证公民的安全、自由和人格受到尊重,从中体现出的公平正义原则便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市场经济中交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交易中通常会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财产问题,合同签订必须遵循自由的原则,民法中的合同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体现出的是契约伦理与所有权伦理是公平正义这一伦理内涵的很好体现。
商法是民商法的一部分,其不同于民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营利性,如果从营利这个目的上看似乎与伦理道德并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商法在交易的相关规定中提倡的是互惠的原则。互惠原则即要求交易既要利己又要利他,体现的是交换中的公平,而公平便是伦理道德中的重要内容。商品交易是在自愿、等价交换的条件下完成的才符合伦理道德,民商法中对于在交易中的欺骗、欺诈、威胁等违反自愿、等价交换原则的行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所以,民商法的原则与制度很好的体现了伦理内涵。
民商法的制度原则主要有:公平竞争、自由平等、契约自由、所有权制度、主权在民等,这些制度原则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伦理内涵[2]。
民商法的内容不仅在原则和制度上体现了伦理内涵,还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商业行为,为商业行为提供一种信用保障。比如,登记商业主体的营业状态和营业资格;规定商业主体须在会计账簿上记载主要经济活动和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保护体现商事主体地位的商业名称等一系列保障商事信用的制度。民商法中这些信用制度是伦理中诚实守信原则的体现,让商业主体能够在诚实守信的原则上进行交易,获取利益,保证交易过程的公平。民商法规定在进行物权交易的时候需要遵循公示、公信的原则,这是伦理内涵中诚信、平等的体现。民商法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信用体系,维护着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让市场经济能够有序的进行。
伦理道德注重人与人交往中的自由、平等,充分的体现人权,市场经济下的民商法中也充分体现了对人权的肯定。《民法通则》中有条文明确的规定:任何侵犯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并且对于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要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精神损失赔偿。不仅在民法中充分的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重视,而且在商法中也有重要体现,《侵权责任法》中就有相应的条例规定保护人们的私权不受侵害[3]。民商法中这些保证人权的法律内容充分体现了伦理内涵,维护着伦理道德中人们对自由、平等、人权的追求,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民商法中越来越多的内容体现着伦理内涵,其原则和制度、信用体系、保障人权等方面充分的体现着伦理中的诚实守信、自由、平等。法律与伦理都起着规范人的社会行为的作用,法律的实施离不开伦理的支撑,伦理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引导。为了市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民商法需要结合伦理不断的完善以顺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