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廖彩龙
“郁孤台下清江水”,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乘船去赣州,想起40多年前(公元1129年)金兵沿着赣江追击隆佑太后(宋高宗赵构的伯母)时百姓仓皇逃难的情景,心情十分沉痛,提笔写下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惨遭金兵抢掠杀戮的人民的同情,表达了自己不能重上前线杀敌救国的苦闷。“清江水”说的就是赣州至清江(今樟树市)这一段江水。
赣江是我省著名的黄金水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赣南的木材、竹子及矿产品都由这条水路运往省会南昌或再经鄱阳湖到长江下游各地。这里商旅往来不绝,十分繁忙。
50年代中期,我们龙南中学毕业的许多同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大家下赣州坐轮船去南昌,或经樟树市坐火车奔赴全国各地。我们上了轮船,只见高大巍
峨、墨绿葱翠的郁孤山屹立在章江与贡水汇合处,遂想起刚学过的高中《语文》第六册辛弃疾的词,心情十分激动。我们登上甲板齐声朗诵起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700多年过去了,清清的江水,连绵的青山,善鸣的鹧鸪,所有这些景物依旧存在,令我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悠久和壮丽。“清江水”不再有“行人泪”,轮船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赣南的林木排成长龙一样顺流北去,赣江两岸烟囱林立,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处处热火朝天,处处欢歌笑语。
进入70年代,我省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昌赣公路被改建为105国道。国产“东风”牌汽车取代了木舟轮船,赣江的水上运输作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清江水”变成了“浊江水”,赣江上游的造纸厂、冶炼厂、化肥厂日夜排放污气浊水。赣江两岸广大民众忧心忡忡,苦不堪言。
随着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无烟的电代替了有烟的煤,烟囱被拆除了,污气浊水被治理了,“浊江水”也逐渐还原为“清江水”。
关于“清江水”,与辛弃疾同时代的爱国诗人陆游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也有记述。他乘船经过赣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后,写道:“江(长江)水浑浊,每汲用,皆用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赣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这一奇特景观如今依旧存在,赣江清水与长江浊水汇合处如一绳相隔,十分鲜明。
为什么赣江水那样经久不衰?为什么赣江水那样清澈明亮?因为有广袤的山地与茂密的森林,那里有赣江的源头活水。“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就是我省优异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人生易老天难老,江西的山水不会老。“郁孤台下清江水”,多么值得骄傲,多么值得自豪!我爱清水长流的赣江,我爱繁花似锦的赣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