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伟
(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畜牧兽医站,744699)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母猪产前高热是常见疾病之一。因高热和呼吸困难,不仅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母猪死亡。
猪舍防暑降温设施不完善,或没有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母猪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体热不能及时散发而引起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机能紊乱。加之临产前母猪由妊娠舍转入分娩舍产床,产生应激反应而引起发病。
突然发病,病情急剧,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90-110次/分,脉搏快而微弱100-120次/分,体温 41℃以上。病程急速,呼吸困难,狂躁不安,结膜呈紫红色,若不及时治疗,可因高度呼吸困难而导致衰竭而死。
3.1 夏季到来后,应把门窗打开,增加通风,并结合本场实际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3.2 定时检修饮水器,避免堵塞,保证母猪及时饮水。
3.3 临产母猪应按预产期提前7—10天转入分娩产床,使其对新猪舍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减少环境变化对母猪产生的应激反应。
3.4 改变饲喂方法和时间:采用湿拌料,时间分别在6:00和17:00,尽量避开高温时间喂饲。
3.5 西瓜捣烂,适量饲喂。
4.1 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因产床的空间有限,母猪活动受到限制,应把母猪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安静处。
4.2 迅速耳静脉推注30%安乃近注射液20-30ml。
4.3 复方氯丙嗪注射液50-l00mg肌肉注射。
4.4 用冷水(最好用深井水)或冷补液盐水反复灌肠。
4.5 5%葡萄糖生理盐水 500-1000ml、20%安钠咖注射液5-10ml、5%维生素C10-20ml混合后静脉滴注。
4.6 10%葡萄糖 500ml、碳酸氢钠注射液 0.2-0.5g混合后静注。
从病理上讲,在正常情况下,猪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恒定,猪的汗腺退化,体热的放散主要通过呼吸、排便等方式进行。如果外界温度高于体温,则主要通过加快呼吸散热。如果在外界温度高、猪舍湿度大,空气又不流通的情况下,体热就不易放散而蓄积体内。如果病理过程持续发展,由于水分和盐类的大量丧失,血液浓缩而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大。同时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由于缺氧而产生的代谢不全产物蓄积,而引起肺的充血、水肿,使心脏负担加重。体热的蓄积和毒性产物刺激脑组织,最后引起脑的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出现呼吸机能迅速衰弱终止心跳及呼吸停止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