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洋 李 芮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小柴胡汤首载张仲景《伤寒论》,其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证之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本证多由太阳之邪不解,传入少阳所引起,亦可因气血不足,腠理不固,邪气相乘,发自少阳,或厥阴转入少阳所致。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纷争于半表半里,邪郁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故往来寒热,此为少阳之特殊热型,既与太阳病发热恶寒并见不同,又与疟疾寒热交替定时发作有异。少阳经脉循行于两胁,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气犯胃,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故见神情默默,心烦喜呕。胆火上炎,则口苦、咽干、目眩。邪热入阳明之里,故苔薄白,然少阳病亦有黄白相兼,或薄黄不燥之苔。脉弦,为少阳病主脉。上述少阳症候比较典型,但在临床上不一定同时出现,有时只要出现一两个证候,即可作出诊断[1]。小柴胡汤功用可概括为:和解枢机、疏散郁结、通利三焦、畅达气机。《伤寒论》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李芮教授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抓住“柴胡提纲症”,灵活运用小柴胡汤。
临床多见不明原因发热,非典型小柴胡汤主治的往来寒热、热如虐状。李芮教授对此认为:因邪气郁滞少阳胆腑,邪气从阳化热,发热不是往来寒热,而是持续发热,热势多不高,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临床常见患者体温常不超过37 ℃,经各种化验检查均未提示异常,常规抗生素治疗效不显。李芮教授临证论治,常以柴胡为君,用量宜在20 g以上,柴胡味苦性凉,入肝、胆、三焦经,清泄相火,条达肝胆之气,善解气机郁结。配以黄芩苦寒,清腑之热。《神农本草经》言:“柴胡推陈致新,黄芩主诸热”。此二药配伍针对少阳病经腑同病、容易气郁和化火的特点。以生姜、半夏疏利三焦、调和脾胃、宣通内外、畅达气机,气机畅达则邪从汗解,即所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加入青蒿、地骨皮,以增强清热养阴之效。热邪伏于少阳日久,加入荆芥、葛根增强透发伏邪的力度,全方共奏清热解郁之功,常获良效。
清·唐容川《血证论·咳嗽》云:“五脏六腑皆有咳嗽,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上条分肺胃治已详。兹有一方,可以统治肺胃者,则莫如小柴胡汤。”临床常见感冒愈后久咳或不明原因咳嗽,患者常以为苦。《伤寒论》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李芮教授紧抓病机,常从肺、胃入手治咳,驱散郁结表里之火,胃火得降;通畅体内水气津液,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得序;升清降浊,则咳自止。肺寒咳甚者常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肺火盛者加麦冬;心火盛者加当归、少佐黄连;老年痰黏不易咯多伴吸烟史者,加全瓜蒌、旋覆花、杏仁、桔梗、射干、川贝母。
过敏性鼻炎常见于春秋两季或接触刺激性气体、花粉、粉尘或暴露于雾霾,可见发作性鼻塞、流涕、喷嚏,中医认为本病外因邪气(风、寒、热、燥)侵袭,其内因多与个人先天禀赋及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病位多于肺,病理机制多责于脾、肾,重点在脾。李芮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重视《内经》理论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阳充足则肾气得藏,肺气得运,鼻窍自得通畅,脾肺之功能也可得到恢复。临床常用小柴胡汤开解郁结以为转枢之用,推动气机运行通畅。鼻涕清白、寒象显著者加苍耳子、白芷、细辛、干姜,在顺畅气机的基础上温散寒凝之气;男性多稠涕伴吸烟史,多加川贝母、桔梗、竹茹、半夏等;18岁以下见脾虚者多加黄芪、党参、炒白术等以健脾。
临床常见围绝经期女性焦虑状态,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烘热汗出、汗后身凉怕冷,纳呆便秘,失眠甚至善惊易恐多疑等情志症状,外界压力刺激后可加重。李芮教授认为其多由肾阴亏虚、水衰火旺或肝郁气滞、久则化火伤阴。治则多宜滋补肾阴、疏利肝胆、调和脾胃。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纯阴纯阳不会在疾病中单独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互为转化。小柴胡汤正是基于这个宗旨,疏理条畅肝胆之气,使邪火得消,合杞菊地黄汤滋补肾阴,肾水充沛,血亦得养。便秘者,山药宜用30 g,可加肉苁蓉、当归等;善惊易恐烦、失眠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首乌藤等。
此外,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机体气机失调所致,引起患者感觉眩晕、恶心或头重脚轻,或伴有躯体形式障碍,可给予小柴胡汤治疗。韦立莲[2]运用中医理论,从辨证出发,认为该证属小柴胡汤证,用该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获得满意效果。
唐某,女,67岁。2016年5月22日来诊。3月前因受凉致感冒,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西医常规治疗,发热恶寒、流涕等症状均已愈,但咳嗽仍反复发作,尤以夜间23点后为甚。伴自汗多,痰黄黏而少,不易咯,无胸闷胸痛,无气短。口干苦,纳眠可,小便可,大便2日1行,质偏干。舌淡红苔黄,脉细弱。西医诊断:慢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邪郁少阳、肺气不宣。治则:和解少阳,宣肺止咳,健脾化痰。处方:柴胡12 g,黄芩12 g,半夏9 g,党参30 g,赤芍12 g,白芍12 g,蜜百部15 g,陈皮9 g,蜜紫菀12 g,川贝9 g,桔梗9 g,前胡12 g,诃子9 g,炒白术12 g,蜜枇杷叶15 g,茯苓20 g,浮小麦3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1剂。2016年5月30日复诊,咳嗽较前减轻,痰较前易咯。上方去陈皮,蜜枇杷叶,加防风9 g。继服7剂。2016年7月5日复诊,咳嗽已愈,无余不适。
按:该患者老年女性,冒受于寒,日久邪气化热入里,郁滞于少阳。故咳嗽常于胆经主时明显,予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条畅气机,配止咳化痰汤,清中有润,气顺则痰消。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广泛,紧紧抓住“有柴胡证”就可投以小柴胡汤主之。现代研究表明[1],小柴胡汤有激活特异性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呈双向调节作用,有增强类固醇的作用,能抑制胆道系统损害等。李芮教授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可供临床借鉴应用。
[1]陈宝田,谢烨.陈宝田教授经方临床应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4.
[2]韦立莲.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体会[J].河南中医,1997,17(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