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编者按:
近年来,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在国家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管理体系,全面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四率”考核指标,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保护了森林资源,保障了森林健康。本期特别策划以桐庐、衢江、江山、遂昌为典型,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警、检疫执法、产业服务和机制创新这些方面介绍全省森防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近年来,全省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既注重整体谋划,又加强分类指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灾害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省进一步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管理体系,加强了防控能力建设,强化了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年均完成防治作业面积200多万亩,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宁波市、嘉兴市、舟山市疫情总体继续下降,大多数孤立发生区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保护了森林资源,也挽回了数以亿计的灾害损失,为全省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法防治、科学防治意识全面提升。浙江省率先颁布实施《浙江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又提出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科学防治工作的意见,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提出多项建设性的任务措施,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大力推进了松材线虫病灾害的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进程。
以林相改造等措施变被动治理为主动防御。结合森林抚育、珍贵树种进万村、彩色健康景观森林建设等林业重要工程,以交通主干道两侧、景区周围、城镇周边、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前沿为重点,加快林相改造步伐,大力发展珍贵彩色树种,改善树种结构,促进森林健康。林业部门坚持综合治理,先后根除了多地的松材线虫病疫情,全省较好地完成了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确定的重大防治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了检疫执法工作。连续多年开展“绿剑”林业检疫执法行动,打击违法经营、利用、加工松木及其制品和无证调运林木种苗花卉等违法行为,每年查处林业检疫案件200多起,促进执法行动常态化,初步扭转了检疫执法工作被动局面。配合国家林业局查办了进口罗汉松伪造国家公文案,成功判决浙江省首例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刑事案。积极推进以乡镇为单位的松材线虫病疫区管理制度,集中力量对疫情乡镇实施检疫封锁。2017年9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厅印发了《关于公布浙江省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的通知》,公布了4类省内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大大精简了审批事项,提高办证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关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省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从2015年的90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000万元;杭州、宁波、湖州、绍兴、台州、丽水等多数发生区均已把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防控资金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工作被省政府列入“生态省”建设、“森林浙江”建设考核;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把防治任务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小班,通过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推动防治工作有效落实。各地基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林业及有关部门合力参与的防治责任体系。各级林业部门坚持综合治理,推动源头治本,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检疫执法和疫情监测,采取专业除治、综合防控、林相改造、疫木安全利用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危害程度。
林业检疫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连续4年开展了“寻找最美森林医生”“百名森林医生进千村”和“森林医生服务年”等系列活动。各地围绕古树名木保护、经济林和花卉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群众服务等方面,每年平均组织活动2500次,开展培训150人次,发布虫情预警和生产性预报约200期,提供防治指导服务2000余次,安吉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网络森林医院”,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提供了及时便捷的咨询、问诊服务。
下一阶段,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牢固树立绿色防治、促进森林健康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以落实防治责任为抓手,以健全法规制度为保障,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夯实人才队伍为基础,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态势,为“森林浙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责任制度。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防治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落实”。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当好政府参谋助手,建立岗位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健全工作机制。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属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要深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线,加强工作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努力形成强大的防治合力。严格奖惩制度。加大对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对在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或未完成防治目标任务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强化机制创新,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推进社会化防治。对检疫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和公益林病虫害的防治,推行政府向社会化防治组织购买病虫除治、监测调查等服务,建立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的新型社会化防治机制。抓好防治示范区建设。通过多年的防治实践,各地都积累了很多很好的防治经验,要结合实际,选好突破点,发现新亮点,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强化预防措施,确保重心前移到位。强化松材线虫病疫情管理,全面落实春秋两季疫情普查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队伍,按照每个乡镇至少1名专职管理人员,每个村至少落实1名监管人员的要求,推行疫情监测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分析制定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方案,积极配合做好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调整,优化和调整测报点布局及监测对象。提前防范,着力抓好美国白蛾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制定监测方案,在与安徽、江苏等发生区毗邻区域,特别是萧山、长兴、嘉兴和金华等苗木集散地,开展常年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强化对来自美国白蛾疫区苗木的检疫检查,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管理,加强复检,严防疫情传入。
强化依法防治,确保监管服务到位。加强产地检疫和境外引种监管,重点做好美国白蛾、红火蚁等检疫性、补充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疫情发生区之前的检疫。省内调运林业植物及其制品的,依法实行林业检疫植物及其制品目录管理,未列入检疫目录的,不再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技术服务。加强松木及其制品的管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内采伐的松木必须依法经过定点除害处理方可利用;未取得疫木定点加工行政许可的,不得加工利用松木及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