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毅
【摘要】传统文化濒临日渐消亡的境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学校开设藤编等传承传统文化技艺的课程,能起到非常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因而,要加大校园文化传承的力度,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校园传承 创新发展藤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传统且实用的工艺,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用藤编技艺可制作出形态千变万化、迥异不同而又具有强烈艺术美感的作品,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学校开设藤编专业课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学校是青少年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学校教育能提供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场所,课堂上教师专业系统地讲授,也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和制作中体会传统手工技艺的博大精深,先人们的勤劳聪明,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在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技艺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情致和魅力,精美的藤编作品古朴田园和现代气息的巧妙融合,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与他们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是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青少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做好青少年传承工作,以点带面,星火相傳。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创新性。他们不仅具有年龄上的优势,同时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强。通过系统学习,他们能很快掌握传统技艺。通过定期举办家庭亲子活动、技能大赛、社会公益藤编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参与中体验、竞争,对获奖作品展示,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制作水平、鉴赏能力,同时扩大了对藤编这项民间技艺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和掌握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让藤编技艺的传承由学校延展到家庭,进而延伸到社会,让传统技艺星火相传、代代相传。
三、民间传统技艺不仅仅是继承,校园开设藤编专业,旨在创新发展
通过学校的努力,会促成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这远远不够。教育的更高目的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将藤编技艺注入现代化时尚元素,融入新的文化内涵,使这项传统工艺更趋完美。
一件作品,它的材质、色彩、编法、造型决定着作品的美感和新颖度。因而教师在教学引导上应有意识的从作品造型设计、材质、编织技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意指导。
在作品造型设计上,引导学生可以从平面向立体突破。不仅让学生可以制作平面的作品如杯垫、平面画、镜框等,还可以编织出形态各异的立体作品,亦可在一件作品中平面与立体兼容。编织材料的选取也可以不仅限于纸藤,可以到大自然中采集,就地取材,可利用蒲草、芦苇、秸秆、柳条、竹子等等作为编织的材料,可以单独成器,亦可以与不同材质、不同工艺融合,如可以加入蕾丝边、小绢花等做装饰和融入陶艺、木艺、金工、布艺等工艺制作。藤编编织方法操作性强,简单易学,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中教师首先传授基本技能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而推陈出新。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打底编织方法:十字底和井字底。待学生学会后进一步学习方形底和椭圆型底等等较为复杂的打底方法。主体编织技巧由简单的经纬编织到花样编织。比如,方格图案、斜纹双排、三角形、菱形、菊花形、链子扣、蝴蝶结,等等。让学生反复操作,总结技法,熟能生巧,在纯熟的技艺中生发出创新思维,通过创造性的编织制成各种精美作品,来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设计观念,向观赏者传递自己对生活和作品独具一格的感悟理解。一件精美而富有创意的作品,实际上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透露出生机希望,又引人深思。
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到制作或出售藤编、草编等制品的工厂、村落、商铺做实地参观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起他们学习制作的兴趣,启发出他们更多的创意灵感。教师也要积极收集更新藤编作品素材,及时以实物展示、视频、微信等多渠道传播给学生,起到启发点拨学生创意思维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创意作品的产生。
在一方宁静的空间,让心绪放慢,将心意、心思转化到指尖的跃动,通过指尖灵巧的配合,将灵动的思维在传统技艺下幻化成美妙的作品。当一件件精美作品呈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这不仅仅是对掌握一项传统技艺的奖赏,更是完成一次美好的人生体验,他们是在编织器物,更是在编织生活。学生耐下心性,潜心制作,他们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最大化的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创作灵感得以最好实现。
藤编作品给人以质朴纯正的美感,透露出岁月传统的气息。它独特的材质、艺术形态和极强的实用性使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在纷繁喧闹的今天,校园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播下一颗颗传统文化的种子,相信它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