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俊杰
【摘要】小学体育课不仅需要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而且教师还有责任加强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应急救护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对创造安全课堂、快乐课堂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小学体育课教学角度,浅谈进行应急救护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应急救护教育 小学体育 救护意识小学体育是学生增强体质的必修学科,但是鉴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加上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加强学生应急救护教育也是科学体育的要求。小学体育老师在施教的过程中,除了自身要做到严防意外事故发生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应急救护的意识和技能。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要做好准备,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也需要有能力积极处理事故,防止伤害加深。
一、小学体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造成的,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预防工作,将“危险苗头”掐灭。
小学体育老师要规范课堂纪律。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体育课具有很大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且有身体对抗性。小学老师要随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有的学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喜欢与同学打闹,甚至相互丢石子,老师发现应当立即制止并且进行思想教育,以免学生发生砸伤等意外伤害。
小学体育老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部分体育课堂意外事故的发生,主要由于学生体能不达标所致。部分学生的体能跟不上,抗负荷能力不足,于是出现拉伤、挫伤等情况。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应急能力。
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之前,老师应该检查好体育器材和场地。有些体育器材由于时间和人为的关系出现损害,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大的安全危险。老师上课之前要看看器材是否完好,有无生锈、损害情况。
二、小学体育教育需加强学生应急救护意识
意识影响人的行为,不能要求体育老师时时陪在学生身边,所以增强学生应急救护意识很重要。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即便在体育课外,也可以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小学体育老师在上课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训练。可以从安全教育问答以及安全案例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应急救护意识。体育老师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口头或者实际安全案例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潜移默化地对危险产生警惕心理。
除了安全教育之外,体育老师还需要加强体育活动、游戏规则的正确示范。比如,器材使用规则、游戏的安全预防事项等,对学生进行长期规范性培养,促使学生安全意识增强。
增强学生应对紧急情况心理素质,面对突发风险,保持镇定,不能惊慌失措。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体育老师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言传身教。体育老师自身面对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处理问题时的状态。小学生自身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与学习能力,老师自身过硬的应急心理素质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可以说,老师营救救护意识的强弱影响到学生的应急救护意识。
三、小学体育教育应加强学生应急救护技能
增强应急救护意识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但是如果意外发生之后,处理突发事件还需要具体的应急救护技能。只有具备一定的应急救护技能,才可以令自身在体育教育发现意外时应对自如,最终塑造更为理想化的体育教育情况。
小学体育老师加强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的方法多样,告诉学生面对不同的紧急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處理办法。比如,遇到火灾拨打119求救电话,遇到动物咬人等情况,需要去医院打破伤风针;遇到意外伤害事件,需要打110报警以及120进行紧急救护,并且告诉学生不同的注意点和处理要点。
小学体育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常见突发状况的处理技能。比如,在游泳课堂上,教授学生人工呼吸办法,并且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再针对学生的学生进行指点评价。除了人工呼吸办法之外,还可以教授学生心肺复苏术、还有紧急止血、包扎等家庭应急救助办法。另外,还有常见的野外求助办法,简单的生存技能。
除此之外,小学体育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应急救助演习。比如,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火灾逃生演习,先和学生讲解安全理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逃生操作。在演习的过程中,可以请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评价与纠正,加深学生紧急逃生技能。相信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应急救护技能的加强,一定能够带给小学体育教学更为理想的教学现状。
四、结论
应急救护教育是小学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能忽视。小学体育老师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对学生课堂活动加以规范和约束,检查器械安全性,将风险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具体的应急救护措施和技能不能忽视,传授学生紧急止血等方法,让学生面对野外、家庭以及户外紧急情况时知道如何处理,从意识到能力上加强学生应急救护教育。
参考文献:
[1]赵自玲.加强救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J].体育时空,2014,(19)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