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进程研究

2018-01-21 10:23陈飞宇
祖国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德国英国

陈飞宇

摘要:集合住宅是一种人口密度较高的住宅形式,是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其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科技等多方面发展,是建筑与历史文化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就德国来看,集合住宅的发展主要受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而英国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更多地还要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日本作为现代集合住宅的发源地,集合住宅的发展比较成熟。从我国的社会背景来看,必须公平,有效地发展集合住宅,由政府政策主导,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通过科技进步推动集合住宅发展。

关键词:集合住宅 德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住宅”一词是具有复合性概念的名称,它为人们提供遮风避雨的安全场所,具有多种为人们生活服务的功能,也包括了周边的自然社会环境。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看,住宅的意义与内涵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居住者需求而有所演变。从狭义的角度看,住宅是适合居住的场所或由其所构成的一处完整的居住单元。广义而言,住宅还具有实质环境意义和家庭生活意义。

集合住宅指的是人口密度较高的住宅形式,是由于城市聚居而产生,也是住宅随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在国内外城市的发展中,都存在大量的各类集合住宅。集合住宅诞生于20世纪初期,二战以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城市集合住宅发展起来,许多国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集合住宅之路,很好地解决了战争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这是主要是由于集合住宅的资源投入较小,却能提供大量的居住空间,缓解了人口密集而土地资源紧张的现象。

我国城市集合住宅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成绩斐然,但目前其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和新加坡等国。本文通过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集合住宅的发展历程,来借鉴其它国家在集体住宅上的发展经验,为我国集合住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欧洲集合住宅发展进程

(一)德国

作为典型的欧洲国家,德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比中国早了一百多年,且德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发源地,其建筑无论是从艺术、工程、社会角度都值得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在工业革命之前,集合住宅已成为德国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展现出了城市发展中的面貌。这一时期,德国人口激增,地价暴涨,公寓式住宅的需求量很大,从而产生了大量公寓式住宅。但由于此类住宅规划上存在问题,过于密集,且建材和施工质量低劣,易引发火灾。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迅速膨胀,城市空间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推动了德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住宅理论的建立和发展[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全面爆发,政府开始对住宅建设进行干预,而大城市的市政扩张尤为突出。以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和垂直城市构想为例,他提出崭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把城市分为三个区域:市中心、住宅区和田园区,并提出建设高层集合住宅来增大居住密度,从而可将大量剩余土地进行绿化,以解决城市日益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二战结束后,德国住宅情况一度极其困难。战后德国经济经历了恢复期和振兴期,伴随德国经济的复苏,德国的住宅建设也迅速发展,并开始重视建房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标准,这样的住宅政策也使德国被世界公认为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二)英国

英国的集合住宅开发的较早,且具有较为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工业革命时期的萌芽、二战后的大规模扩展和现代的多元化建设[3]。在英国,集合住宅多为政府和开放商所主导,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因此英国的集合住宅更具有福利性和社会性。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工人运动的兴起,人们对住宅和卫生条件要求的提高,集合住宅开始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二战期间,由于战乱,住房紧张,房租上扬,一房多租的现象导致了住房卫生条件的急剧下降和疾病的蔓延。英国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定决心进行集合住宅的建设,由政府资助的集合住宅占了总住宅数的40%。同时,英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住宅法来实行住房的规划和改造。在这个时期,伦敦的联排住宅最为典型,一般为几个住宅连在一起,用公用墙隔开。这种住宅形式在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的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在很多地方仍得以延续。

二战后,英国政府对住宅建设的政策重心放到战后重建和解决贫民窟问题上。一方面,随着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英国政府开始将集合住宅转向快速廉价的高层住宅,来解决战后住房问题。但很快,这种高层表现出了严重的质量问题,1968年,一栋高层建筑的煤气爆炸使得人们心里对高层住宅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后来,这些高层建筑不得不得被拆毁重建。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内部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城市外围,也叫“新城”,并取缔所有私人房地产公司,由政府组建房地产公司,大力推进新城的開发,这一举措逐渐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二、日本集合住宅发展进程

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发展,并在明治末期开始了集合住宅的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广,日本集合住宅的居住单元的面积和房间数量逐渐增加,每个单元容纳的功能空间增加,构成呈复杂化[4]。日本集合住宅的建筑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向西方融合和过渡。而在建筑技术上最大的突破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建筑火灾的大问题。

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迅速下滑,工业受到重创,大量人口失业,导致贫困人口的住宅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后日本通过大规模的民主改革使经济民生得以恢复。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日本的建设热潮,高品质住宅的建设成为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5]。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心区地价高涨等原因,集合住宅的建造开始放缓,有的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进程。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土地价格虚高,集合住宅的建设开始走下坡路。随着人口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日本进入了城市发展的“后扩张时代”。这个时期的城市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严重的中心区衰退问题。而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对旧建筑的再建设成为了重要的解决措施。

日本集合住宅有着明显的阶段划分,且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始终引导着集合住宅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推动了集合住宅的繁荣,而当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较高程度后,集合住宅的建设进程也逐渐放缓,设计从追求速度转向提高品质。而后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逆城市化使建筑设计师认识到了附加值的重要性,集合住宅开始转向了个性化设计。

三、中国集合住宅发展进程

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起步。外侨的大批迁入与租界的扩展是住宅产业兴起的主要原因,其中上海租界区是最为繁荣的住宅产业发展地之一,“石库门”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近代集合住宅的建筑形式。20世纪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这些地区出现了一片片西式公寓式集合住宅,大多为3~4层建筑。由于当时土地资源并不紧张,这类住宅的排列并不紧密,且有许多绿化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住宅产业开始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但近年来,我国的住宅产业市场一直是畸形繁荣的景象:一方面是大量闲置的豪宅别墅,另一面是普通老百姓一房难求。因此,在我国的集合住宅发展中,应以解决社会性住宅为目标,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才能真正缓解目前大城市住房难的现象。除了人口众多,住宅用地紧缺等因素,我国住宅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目前住宅建设水平落后、住宅品质低下,粗放型的建设带来过度的浪费等[6]。因此,也要坚持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城市集合住宅的技术、材料的革新和建设,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总结与展望

住宅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聚落形态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集合住宅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城市居住方式的代表。20世纪之初,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起了集合住宅的理论基础。二战以后,伴随着集合住宅的建设高潮,部分国家的经济逐渐复苏,集合住宅也朝着更加人性和多元的方向发展。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城市集合住宅发展进程上的研究,对我国在集合住宅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惠琴.集合住宅的理论探索[J].建筑学报,2004,(10):12-17.

[2]张晟.德国集合住宅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李欣.英国集合住宅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张菁,刘颖曦.战后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J].新建筑,2001,(02):47-49.

[5]刘东卫.日本集合住宅建设经验与启示[J].住宅产业,2008,(06):85-87.

[6]周静敏,薛思雯,张璐,等.从建筑师的创新成就看集合住宅的發展与演变[J].建筑学报,2009,(08):44-48.

(作者单位: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中国德国英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