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何金海老师的这组散文,内容涵盖面非常廣,写了人物故事、乡村生活、地方美食、童年趣事等诸多主题。于我而言,总想探探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是《打栗的日子》一文,名为“打栗”,实则“偷栗”,为何要偷栗呢?因为那个年代板栗属于公家的财产,不可以私自采摘,各家各户想吃栗子,只能等到“生产队组织的人打下、捡起,挑到村里的大会堂,等全部打完后,再按人口分配给各家各户”。平时,小孩子嘴馋,也只能馋着。然而,作者可不是等着分栗子的“乖孩子”,想吃就去偷着摘,当然偷得有技巧,要选好时间、踩好点,作者便是“在那些女人、孩子回家做早饭和男人回家吃早饭的时间。趁着四下无人,我动作迅速地将偷来的板栗放到装鸡鸭的竹筐里,再铺上些稻草,到时就与鸡鸭一起挑回家。”万一不幸被发现了怎么办呢?当然是,跑!挑着板栗回家的路上,被怀疑了怎么办呢?找个理由搪塞一下呗,比如:“我妈要我割担番薯藤后再去学校的,为了赶时间,我只好早点来割了。”
看到这些细节描写时,我忍不住笑了,为作者的机智和灵活所折服,但同时心里也泛起了对经历过那段艰苦日子的前辈们的同情。我是90年代出生的,无法体会到因为食物匮乏而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感,为了吃到某样东西而大费周章、挖空心思。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写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从微小的事物中,我们能发现一个大世界。从《打栗的日子》中,我发现了一个充满童趣、充满机智的大世界。在那个大世界里,每个人都为了生存而不断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辛苦着——但苦中带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