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的应急控制措施

2018-01-21 23:39王忠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病媒毒饵鼠类

王忠利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辽阳 111000)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在毁坏人们生存环境、伤害生命健康之外,震后的环境变得恶化,一些病媒生物威胁大幅增加,严重威胁着灾区群众的健康与生活。

1 地震灾区病媒生物威胁

1.1 震后生活环境恶化:地震发生之后,厕所、下水道系统、垃圾转运系统等原本的密封环境都遭到破坏,导致粪便、垃圾以及食物等富含细菌的物品暴露在废墟中,难以发现与清理,极易腐蚀,为病媒生物的繁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灾后,房屋内部设备遭受到毁坏,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被迫居住在拥挤的临时居住区,多数居住在野外露天区域临时搭建的帐篷内,与病媒生物接触的机会明显增多,尤其是在野草和灌木较多的地方,遭受蚊虫叮咬的概率更大[1]。同时,灾后受灾人群的身心都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再加上物资匮乏,营养不足,劳动强度大,抵抗力普遍下降,导致病媒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

1.2 病媒防治难度加大:震灾导致原有的相关防治体系破坏与药品短缺。专业医疗人员和医疗用品大多需要从外地运送至此,因而病媒防治系统相比较震前大大减弱,再加上地震导致交通破坏、通讯设备也遭受损坏,使得相关病媒防治工作的开展进度有所减缓[2]。受灾人群数量众多,情绪不稳定,会导致防疫工作的混乱,使得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1.3 病媒生物生态习性变化:地震灾害导致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受破坏,很多原本寄居家庭环境的动物生存空间由家庭环境转变为野外环境,导致不同种类之间的种类分布格局发生变化。最典型的代表便是老鼠,由于地震,原本寄居在家庭的家鼠随着人类迁移至与野鼠混居的环境中,导致鼠类的物种结构分布带来变化,而随之寄宿在鼠类身上的寄生虫与病菌也同时迁移,与密集的人群接触便很容易对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带来威胁[3]。

2 灾后病媒生物防治原则

2.1 开展本底调查、收集相关资料:震后在灾区及时开展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调查,准确掌握灾区内鼠类、蚊、蝇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状况,认真做好灾区内病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掌握与病媒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合理的、经济的防治措施,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措施,以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2.2 化学防治为主、环境治理为辅: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灾区病媒生物种群密度最主要和高效的方法。当病媒生物密度升高或者病媒生物开始流行的时候,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根据季节、环境以及病媒生物的生物习性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繁殖[4-5]。为了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还须辅以环境治理,铲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病媒生物繁殖速度。

2.3 专业队伍防治、群众积极参与:地震灾害过后,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量增大,专业防疫力量相对薄弱,此时需要群众一起参与防疫的工作中。普及病媒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安全意识,使得群众能够主动参与到防灾工作中去,并且主动配合病媒防治工作[6-7]。

3 灾后病媒生物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

3.1.1 蚊蝇防治:对于尚未情理的孳生地或无法清除的积水等区域可以使用倍硫磷、双硫磷等化学试剂进行蚊幼虫杀灭处理,但倍硫磷毒性较大不宜在室内使用。可用马拉硫磷、敌敌畏、倍硫磷乳剂等消杀蝇幼虫。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盐类、有机磷类化学药剂进行超低容量、滞留或空间喷洒等方法进行杀灭成虫蚊蝇。另外蚊虫可采用药物浸泡的蚊帐进行驱蚊,或者点燃蚊香,在人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蝇类使用粘蝇条等方法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1.2 鼠类防治:灾区鼠源疾病威胁性比较严重,则需要进行全面性的灭鼠防疫工作,比如采用溴敌隆或者敌鼠钠盐等有效的毒饵投药方法,一般是在室内沿着墙根进行毒饵投药,通常是相隔10~15 m2投放2堆毒饵,每堆毒饵约为10 g,室外则相隔10~15 m投放一堆毒饵(20 g)[8]。投药时做到统一时间、统一毒饵、统一方法。

3.1.3 其他病媒生物防治:对于螨虫、跳蚤等寄生虫的防治,首先要对其宿主进行防治,其次针对寄生虫,可采用敌敌畏、杀虫粉等药剂进行处理。

3.2 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是灾后提高病媒生物防控效果的最根本措施,尤其要搞好厕所、垃圾、污水等孳生地的管理。

3.2.1 场所、垃圾治理:在合适的位置搭建临时厕所,做好厕所卫生;垃圾袋装化或桶装加盖,做到日产日清。定期对厕所、粪便和垃圾存放场所进行消毒和消杀处理,减少蝇类孳生环境。

3.2.2 污水治理:要有效快速疏通或者填平积水坑、水沟,清除小积水,并且控制好大中型灾害后水体,清理储水器或者罐坛盖等,减少蚊类孳生环境。

另外,食品、粮食也要注意保存,仓库要设有挡鼠板,经常检查是否有新鲜鼠迹(如鼠粪、鼠洞、鼠咬痕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理,避免鼠类孳生。

4 总 结

地震之后,由于厕所、垃圾系统遭受破坏,再加上动植物尸体暴露在废墟中,导致病媒生物密度急剧升高现象,严重威胁着灾后群众的身心健康。震后居住环境遭受破坏,人群多集中在临时居住区,抵抗力下降,抵御病媒的能力下降,加之医疗设备资源不足,导致病媒的防治难度加大。震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病媒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加快了病媒生物的传播与繁殖的速度。震后病媒生物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环境治理为辅,化学防治主要是依赖药品对病媒生物进行消杀,环境治理主要对粪便、垃圾、污水等进行集中管理与处理,最终提高病媒生物防治效果,达到震后无大疫的防控目的。

猜你喜欢
病媒毒饵鼠类
狼王洛波 (节选)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评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的监测能力
病媒生物防制综合管理与对策研究
毒饵法毒杀红火蚁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几种药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