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艳
(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三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强迫冲动等。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治疗周期长,长期用药极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从患者的认知角度着手,将认知理论与行为理论互相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强迫症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36.62±4.41)岁;病程1个月~30个月,平均(15.56±3.31)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36.74±4.23)岁;病程1个月~30个月,平均(15.69±3.40)个月。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无差异,均有P>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关于强迫症的诊断,YBCOS量表评分均≥18分。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正念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特点,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小册子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强迫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强迫症的症状、预后等,患者了解到其自身的不适均是由强迫症所致,为患者的康复、社会交往、角色调整、情绪治疗打下基础。然后将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及内容告知患者,帮助患者排除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②正念行为干预。主要包括正念呼吸、正念散步等。指导患者在30 min内完成正念呼吸。根据患者存在的不适情况,让患者处在不适的环境,并引导患者采取应对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从而适应不适状况。③反思日记。告知患者每日均记日记,记录每日造成紧张、焦虑等不适想法与行为及其采取的应对方法。每日进行1h的思维阻断行为及暴露脱敏行为,行为疗法每周干预5次,每次2 h,连续7周。
1.3 观察指标: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COS量表)评价患者强迫症的改善情况。YBCOS量表表示存在强迫症,得分越高,表示强迫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分别为(26.43±2.26)分、(26.51±2.32)分,经t检验,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分别为(13.84±2.42)分、(8.12±1.16)分,经t检验,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
研究显示,强迫行为主要取决于患者对强迫思维的评价,纠正强迫症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识别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模式[1]。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结果表明,经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后,患者的强迫症状得以有效改善。正念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患者的接受能力与观察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改变了患者对不良想法及不良体验的态度,使患者能更自如的面对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暴露在不适情境下应对的能力[2]。同时在正念训练中,让患者对自己的想法以非判断性的方式去评价,将这些想法作为心理事件,但并不试图去改变,这样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新的态度。这种“去中心化”模式能帮助患者能有意识的取应对,而不单单是直接作出不当反应。同时将患者暴露在不适处境下,可让患者体会到冲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使其能放弃强迫行为[3]。
综上所述,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刘兴华,韩开雷,徐慰.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2):915-920.
[2] 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74-76.
[3] 东振明,孙芳,刘兴华.正念体悟疗法干预9例强迫症效果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