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晶静
(丹东市第三医院心理四科,辽宁 丹东 118000)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矛盾日渐突出,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在具体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已经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社会的群众对上述的人人群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偏见,针对当前长期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必须对其心理问题加以适当的干预,并使其心理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在对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合理的沟通技巧,并最终达到最为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全面分析了应用心理危机干预对缓解老年抑郁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共计100例患者,其经过临床诊断患有老年抑郁等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为60~80岁,其中平均年龄72岁,使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式,其具体的方式内容较为简便,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心理危机的护理干预方式,其中心理危机的介绍如下:首先,正常的个体在实现心理平衡的状态时,如果一旦碰见一个自己觉得不能全面解决的问题,常常会陷入一定的情绪危机之中,个体对于心理的反应更为不平衡,工作和生活行为等越来越缺乏一定的规律,最终进入到完全不平衡的状态,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存留在老年内部的一些内在的因素,其中包括很多由于急性发作引起的精神分裂症,精神恐惧症等,患者甚至会产生一定的人格缺陷,其次是来自于外界的种种因素[2],其中如果患者应对一些负性的事件常会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最终产生各类的心理障碍。其中,老年抑郁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危机现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出现危机之后,通常跪在危机出现时需要对外寻求一定的帮助或者干预。但是其预后的具体效果在于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危机的主动适应作用,同时他人或者医护人员的帮助也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效果,对实验组的心理危机护理方式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全面分析患者的各类身体特征,并使用心理量表对患者的情绪特点进行全面测量,使用个性化的方式为患者选择合适有效的护理方案,与患者进行积极地沟通,并切实提高患者克服困难的心理意识,帮助患者刻骨危机,重建信心。对于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进行心理情绪的测量,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及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以上的两组患者,在分别的护理治疗之后,观察组的老年抑郁精神病患者能够进行积极地自我调节,并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且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患者和心理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其中,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其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的症状,有21例患者产生了抑郁的情绪,另外有27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共有4例患者出现了焦虑的症状,另外有9例患者出现了抑郁的情绪,最后有14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两组患者从焦虑情况、用药依从性和抑郁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老年性的精神病来说,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器官退化现象严重,很多时候反应较为迟钝,且对药物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对于老年的抑郁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发展有着其各自的规律,必须使用灵活高效的方式掌握老年患者的各项心理症状,并使用短期性的策略来帮助老年患者度过自己的心理危险期,尽量帮助其澄清各类的心理困难问题。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我们使用了支持性的治疗方式进行全面的治疗[3],患者对于心理应激的防御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各类混乱的感情更有秩序,心理平衡体系建立。对于具体的干预方式,我们使用了宣传的形式,使患者更加全面的掌握了各类心理学的知识,并获得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各项心理改善生活技能,患者对于挫折的改善和克服能力提高,可以更为全面有效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好的应付挫折和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经过本次研究分析,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心理危机护理的方式,其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在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指标显著由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行心理危机的护理方式效果显著,适用于临床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