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峰
我区高考体育专业的报考人数近年来持续增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高三体育特长生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建议。
一、科学全面地进行选拔
身高是体育特长生选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高考体育专业招生的硬性要求,我区的要求是男生不低于170cm,女生不低于160cm。体育老师在选拔体育特长生时,一定要认真测量,严格把关。对于身高不足的学生要做好解釋工作,避免出现问题。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依据高考项目来对学生进行逐一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一个综合评价。首先认真分析学生的各项成绩,然后预估一下这个学生经过系统训练以后所能达到的水平,这需要体育老师根据平时上课训练的经验来判断。例如,以立定跳远为例,××同学的测试成绩为2.38m,那么根据往届训练的经验来判断,正常情况下经过严格的系统训练,成绩可以提高20cm左右,依此预估出该同学该项目的高考分数。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每一位学生的综合情况,筛选出有潜质、符合条件的体育特长生。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考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考察。学生在参加体育特长生训练之初,各方面素质还不均衡,不必急于进行技能教学。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依托,技能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通过长跑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通过短跑的相关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爆发力,通过杠铃练习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通过仰卧两头起、平板支撑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核心力量。其中具体的训练内容,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灵活开展,循序渐进地制定每天的训练任务。这个阶段的训练至少要持续一到两个月,每天练习两小时,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学习和掌握各项目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体能
高考各项目的技术难度各不相同,具体的学习时间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序推进。但每个项目的教学步骤大体一致,概括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相关技术动作的过程、方法和要领,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外部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僵硬、费力,并有多余动作。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做到讲解简明、具体,示范正确、清晰。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做到简单、有效,在练习中要突出技术的主要环节,对技术细节不应过分强调。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保证练习时间和次数,以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动作的目的。对于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的错误动作,要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2)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逐渐完善学生的技术动作。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提高练习的条件和难度,通过完整或分解练习,逐步克服动作僵硬和不协调现象,完善技术动作。同时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基本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强度,不断提高对动作质量的要求,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3)巩固和提高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直至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深入了解技术动作的作用,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和体会。改变练习条件,如增加练习难度、组织比赛测验等,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高度发展,形成运动性动力定型。
高考四个项目的技能学习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体能方面的训练。如果不注意体能的加强,对后期的运动成绩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要在技能学习的各个阶段中穿插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
四、强化备考训练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训练和比赛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对于高三体育特长生来说,平时的练习水平高不代表你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想要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最佳水平,就需要有强大的心理作为支撑,而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比赛测验中得以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多组织他们进行模拟测试,以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以我校的体育特长生训练为例,我们会在考前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每周进行模拟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失误,防止在以后的测试中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测试训练,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稳定技术水平发挥,为高考实战积累自信。
以上就是我校在高三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近年来我校的高三体育特长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连续两年都有学生被北京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录取。今年更是创造了19人被体育院校录取的辉煌历史。成绩的取得更坚定了我们在高三体育特长生培养上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王明立.体育与健康[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
[2]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誗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