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临风
靳尚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和教育家。他1949年就读于国立北平艺专绘画系期间(1950年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尚未组建油画系,主修的是连环画和年画专业,毕业留校后攻读研究生。1955年有机会考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在师从于马克西莫夫的过程中,靳尚谊先生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油画训练,在为期两年的学习中,靳尚谊先生不仅精研了契斯恰可夫的素描体系,加深了对西方造型体系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结构、体积、空间、色调等要素对油画造型的重要性。1957年靳尚谊先生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至60年代中期,曾经先后成功创作过多幅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历史人物画,如《登上慕士塔格峰》《在和平讲坛上》《十二月会议》《长征》(又名《踏遍青山》)等作品,因而在中国画坛崭露才华、声名鹊起。靳尚谊先生在早期的人物画创作中曾经深有体会的说过:“肖像画中的形象應该酷似所要表现的人物,但貌似只是一个方面,个性及精神状态必须鲜明生动,二者缺一不可”。换言之,靳尚谊先生此时已经对充满鲜活个性的人物画创作情有独钟,于是确立了将人物(肖像)画继续作为自己油画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
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急需培养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此,中国文化部曾经采取了有计划的向前苏联派出美术留学生的同时,于1955年先后聘请了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和雕塑家克林霍夫前来中国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和“雕塑训练班”的教学工作,使中央美术学院逐渐完善了教学体制的建构,并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当时两国意识形态的契合,中国的美术创作也因此全面接受了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而且是唯一尊崇的创作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伊始,中国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国门,伴随对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迎来了科技、经济、文化、教育和艺术全面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靳尚谊先生因此有机会较早走出国门,先后赴欧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遍览真迹”,眼界大开,尤其是在精研了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之后,靳尚谊先生由此深感我国艺术家油画功力的普遍不足以及与欧洲古典绘画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他在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当代油画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构成油画的诸多因素和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还远远未能解决,尤其是中国油画在技术、语言、材料和作品表现力等方面仍然太过于粗糙和单薄,其油画的概括力,精湛性和造型能力普遍贫弱,靳尚谊先生的学生,著名油画家杨飞云曾经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从广义上讲,我国的油画发展(指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代油画——引者注),对印象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特别是对现实主义的绘画研究颇多,而对古典主义的绘画却很少接触,这对我们的油画成长算是一大空缺。”[1]1983年靳尚谊先生访美回国后,针对中国油画普遍存在的问题,转而回溯到以欧洲古典艺术的探索为起点,专注于油画本体语言纯化的研究,于是便相继有了《塔吉克新娘》《青年女歌手》《窗下》《高原情》《果实》《蓝衣少女》《医生》《瞿秋白》《孙中山》等作品的问世。
以《塔吉克新娘》的创作为标志,靳尚谊先生的肖像画创作进入了成熟期,他一改苏俄油画创作中的创作思维和固有模式,并且果断摒弃了自己早年学习苏俄油画时擅长的宏大叙事,即情节性、故事性、文学性绘画和大笔触、银灰色调的绘画风格,使其所创作的《塔吉克新娘》等肖像画呈现出画面既丰富厚重、凝练圆浑,又概括单纯、细腻柔和、意韵典雅的艺术特点,从而使观者耳目一新;换言之,人们在观赏《塔吉克新娘》时,强烈地感受到了古典油画那种由于巧妙地运用测光、强调明暗对比、注重体积塑造、笔触柔和细腻、色调统一和谐的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画面在其丰富微妙的变化中所传递出来的那种含蓄凝重、纯净静穆、格调高雅的特殊美感。靳尚谊先生创作的《塔吉克新娘》等系列肖像作画品,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油画界,不仅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靳尚谊先生对油画语言纯化的探索与精致化、极致化追求,诚如著名批评家易英所言,是以“他个人对古典油画技法的偏爱而展开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靳尚谊先生所掀起的“新古典主义”画风,也因此极大地带动了中国学院派画家对欧洲古典油画的追根溯源和回归油画本体语言的深入研究。著名油画家孙为民曾经在《新古典主义及其启示》一文中说道:“在我国,油画只经过半多世纪的历史,欧洲的油画流派及手法多被尝试但很难得到精髓。论古典需有古典美及独特的绘画手段;论写实需要有造型的特点及深厚;论印象需对光色、笔法之深研;论现代需顺其自然的现代意识及对诸多形式因素的苦钻、经营。不然那会造就地道的油画语言,形式鲜明的画风……但不管何派何法,我们的油画不改变那种画面效果的寡淡、单薄、无神、粗糙,而力求获得丰富、深厚、形神兼备、精致,那便难得长足的进步。”[2]
进入90年代后,靳尚谊先生的油画技艺更为娴熟精进、炉火纯青,艺术学养也更为深邃纯厚,他进一步尝试将欧洲古典油画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绘画的审美趣味、表现方法互渗与融合,深入探寻中西绘画相互交融的新途径,从而成功的创作出了一批立意高远、意蕴深厚、形神兼具、典雅清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如《画僧髡残》《八大山人》《黄宾虹肖像》等,这些作品彰显出强烈的东方精神、民族气派和文人风骨,实现了为中国文化巨匠、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传神写照”的审美诉求。
综而论之,中国新时期产生的“新古典主义”画风,最早发轫于中央美术学院,而靳尚谊先生则被中国美术理论界视为中国“新古典主义”这一油画流派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从油画创作的角度看,靳尚谊先生无疑是中国当代油画界中最早自觉从事油画语言纯化研究和绘画自律性、纯粹性追求的艺术家,他也是中国油画写实绘画领域中纯化语言的学院派画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从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看,“新古典主义”画风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激进的“新潮美术”运动中普遍存在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简单移植、挪用和盲目模仿这一现象的理性反驳与回应,也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于中国画坛主流地位、深受前苏联美术影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唯题材论”、“主题先行论”,甚至为突出政治功能而忽略对油画的本体语言研究、审美价值探索和艺术风格多元化等弊病的反思与修正(而不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否定)。靳尚谊先生在《我的油画之路》一书中曾经谦逊地说:“对于几十年在油画艺术上的学习、研究、探索、追求,我的自我评价是什么呢?我觉得我只是在做着打基础的工作,这种工作和徐悲鸿、吴作人等老一辈画家差不多,就是为中国油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打基础。也可以说是起着奠基的作用,让未来的年轻人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进”。[3]
继靳尚谊先生之后,他培养的优秀学生杨飞云、王沂东等“新古典主义”油画家,以及写实派实力画家孙为民、朝戈等,也都先后创作了一批静穆典雅、含蓄宁静、柔和细腻、凝练厚重、精致优雅的,并富有东方神韵和现代美感的人物(肖像)画佳作,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当代古典写实人物油画的创作质量和学术水平,拓展和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创作面貌。在以徐悲鸿、吴作人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之后,作为第三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之一的靳尚谊先生,无疑为中国当代古典写实油画的学院教学、人才培养以及油画创作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学术贡献;他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创作成熟期以后所创作的《塔吉克新娘》《画僧髡残》《八大山人》《黄宾虹肖像》等多幅肖像画代表作,毋庸置疑的已经载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并成为了中国当代古典写实油画的里程碑和经典之作。
注释:
[1]《美术》1985年第1期。
[2]《美术》1987年第10期。
[3]靳尚谊《我的油画之路》,第212页,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