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斗彩瓷的女性特征与成化皇帝

2018-01-20 21:47张晓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2期

张晓芹

摘 要:近年来,随着对明代青花瓷研究的发展,其烧造的特点,审美以及与当时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化帝朱见深虽然在政治上未有太多建树,但在艺术上却是一位成功者,他的喜好影响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化时期的瓷器相较于永宣和万历时期,具有明显的女性审美特色。本文对成化斗彩瓷的女性特征与成化皇帝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成化斗彩瓷;女性特征;成化皇帝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16-01

近年来,随着对明代青花瓷研究的发展,其烧造的特点,审美以及与当时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化帝朱见深虽然在政治上未有太多建树,但在艺术上却是一位成功者,他的喜好影响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化时期的瓷器相较于永宣和万历时期,具有明显的女性审美特色。

明代青花瓷是官窑青花的时代,景德镇一夜勃发,烧造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青花瓷器满足国内外需求。明代青花瓷属于青花瓷历史上的繁荣期,从元代的辉煌里继承了优良统,再次把青花瓷推向一个高潮。明代青花瓷器型多有创新,纹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明代的外来影响在青花瓷上反映明显,器型纹饰多有为了适合外销需求而制作的。出口到波斯湾和阿拉伯地区的青花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外来文化也影響本土青花的烧造,众多新纹饰出现。“明代青花瓷的器型典雅、庄重,纹饰改变了元代满、密的风格,较为开阔。”①永宣青花瓷是满含西域风格影响的一个青花瓷繁盛的时期。成化青花是短暂的低潮期后又一个高潮,并且将钴料与釉上彩结合烧出的著名的成化斗彩。只是明代官窑的青花瓷纹饰绘画并不显随意洒脱,总是有些匠气,但是瑕不掩瑜,明代青花仍属上乘。

明宪宗成化(公元1465-1487年)时的景德镇官窑。成化青花采用国产的平等青,颜色蓝中微泛灰青,没有宣德青花的那种里斑,以色泽柔和,淡雅而著称。这时的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淡描五彩精雅绝伦。 主要器形有瓶、杯、罐、洗、碗、盘等。胎质纯洁,白釉如脂,彩色精良,笔法流利,造型秀美,造型玲珑俊秀,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胎质细腻纯净,胎体轻薄,修胎规整厚胎者美如玉,薄胎者玲珑透体在光线透视下,显现微弱肉红色具有典型的女性审美特色。

成化瓷所呈现出的女性审美特色与成化皇帝的个人审美和性格密不可分,从留存至今的成化皇帝的艺术作品中可窥见一二。明朝第八任皇帝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1464-1487年在位。当时,画院经过他的祖父宣宗朱瞻基以帝王的身份及超常的艺术天分的治理,已将包括皇帝绘画在内的皇家文化推至空前繁荣。在这种艺术环境的熏陶下,宪宗自然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他的绘画风格比较朴实,以水墨为主的画法工中带拙,简逸而不离规矩,描绘技法与南宋民间禅画家牧溪的水墨简率花鸟颇为接近,而与宋代院体花鸟画富丽精工的纯粹贵族品味大相异趣。目前宪宗的绘画作品尚有存世,可以直观感受到他的艺术追求。

他作于成化十六年的《达摩图》(如图1所示)构图简单,别具匠心。画达摩脚踩一只芦苇成浪而来,侧头右视,目光深邃传神,头有背光,衣纹运用折芦描,衣带飘举,逸笔草草,颇有梁楷简笔画的风韵,劲健潇洒,简练传神。更加有名的一幅作品便是《一团和气图》(如图2)了。当时宪宗欲为于谦等前朝老臣平反昭雪,却遭到了近半数朝臣的反对,导致朝局的对立分裂更加加剧。于是宪宗便作了这幅画,并为之御制一团和气图赞。第二日早朝,宪宗将此图带上朝堂,“御制一团和气图赞:朕闻晋陶渊明乃儒门之秀,陆修静亦隐居学道之良,而慧远法师则释之翘楚者也。法师居庐山,送客不过虎溪。一日,陶、陆二人访之,与语,道合,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此非一团和气所自邪?”②宪宗的艺术追求和治国理念可见一斑。

宪宗个人的审美和意志也影响了瓷器的烧造,现在传世的斗彩鸡缸杯便是其审美的集中体现。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

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另外,从器型上看成化斗彩无大器,它的小酒杯、小茶碗、小碟、小罐,既没有庙堂祭器的森严体巨,也没有其他宫廷陈设器的伟岸刚直,而是玲珑盈握,可月下对酌,或搁置闺案,能把手摩挲,极尽阴柔之美。从色彩上看,成化斗彩器配色简单,对比鲜明。红配绿、红配蓝、黄配红、黄配绿、紫配绿等,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黄、绿三色,一改青花器呈色之单调。花红叶绿,姹紫嫣红之物,是女性审美天然情趣所在。

由此可见,成化皇帝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其性格温和懦弱的一面都影响了瓷器的烧造,可见帝王意志对于手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陶瓷的文化核心在于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着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又是统治者所灌输的,所以陶瓷一直被统治者作为权力的体现而被冠以各种各样的权力色彩。

当陶瓷工艺被帝王冠以特殊的意义时,其所存在的另一种美更值得人们去发现。陶瓷无疑是中华民族最美丽的瑰宝,它包含着我们先人的智慧和勤劳,文人赋予了它思想,工匠赋予了它生命,权力赋予了它空间张力,这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物,是中华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它包含着我们先人的认识和向往,陶瓷的美学值得后人去慢慢品味。

指导老师:孔铮桢

注释:

①徐菁.明代青花瓷瓶造型纹样装饰浅析[J].景德镇陶瓷,1995(02):43.

②吴怿.庐山“虎溪三笑”的文化意蕴[J].九江学院报,2007(05).

参考文献:

[1]余家栋.江西陶瓷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2]朱炎.陶说[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

[3]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标点本.

[4]钱芳.明代帝王绘事考[J].博物馆研究.2012(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