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玲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畜牧兽医局,735000)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后,口唇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丘疹、脓疱、溃疡,结成疣状硬痂等症状,尤其是3-6月龄的羔羊发病最多,呈群发,通常会引起继发感染,病死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由羊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所引起。主要是由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危害绵羊和山羊,人偶见感染。尤其是3-6月龄的羔羊发病最多,呈群发,由于羔羊抗病能力较差,对羔羊有致命的威胁。
发病初期,病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不吃不喝,有粘性、泡沫液体从口腔流出,齿龈红肿,鼻镜、上唇或嘴角上有针尖大小的红点;病情加重后形成白色水泡,经过2-3天水泡变成脓疮,2天后脓疮破溃糜烂形成棕色疣状硬痂,病羊采食困难,若饲养管理不当,体质虚弱的病羊可继发感染坏死杆菌,尤其羔羊抵抗力差,死亡率较高。
剖检病变:病死羊口腔内有水泡,口唇溃疡糜烂形成棕色疣状硬痂,肺部肿胀。
本病应与羊痘鉴别诊断,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流行情况做出正确诊断。
①加强羊的饲养管理。养殖户定期对羊圈和饲养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给羊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饲料搭配要合理,让羊吸收到全面的营养,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在肃州区春秋季节气温偏低,气候寒冷,养殖场户一定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要做好怀孕母羊和羔羊的饲养管理。②对羊群进行疫苗接种,用羊传染性脓疮口炎蜂胶灭活疫苗,给出生20天左右的羔羊注射,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③平时要注意不从疫区调引羊只,引进羊只应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再混群,每天应对羊群进行检查,群中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抓紧时间治疗。
治疗以清热解毒、消炎、祛风除湿为主,对患病羊的皮肤病变对症治疗,用5%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患病皮肤;用0.1%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黏膜或创面;用0.5%-1%聚维酮碘溶液可浸泡羊乳头。防止继发感染,用阿莫西林160万单位+黄芪多糖注射液10ml+鱼金注射液(鱼腥草、金银花提取液)10ml三者混合,肌肉注射;体重30kg以上羊只,每日注射2次,体重30kg以下羊只,药量减半,每日注射2次,连续用3天。口服荆防败毒散:(成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薄荷、甘草等)体重30kg以上羊只,10g/次,每日3次;体重30kg以下羊只,5g/次,每日3次,连用3-5天,该方剂怀孕母羊可以用。上述治疗,轻症1天见效,5-6天治愈,重症2天见效,7-8天治愈,治愈率高达95%以上。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和养殖业的发展,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养殖户中发病率较高,给养羊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重视本病的发生,把好疫病预防关,加强羊群的饲养和管理,对3-4周的羔羊及时接种疫苗,一旦发现患病羊只及时隔离,抓紧时间对症治疗,用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本病,具有很好的效果,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只有保证羊只的健康成长才能推动养羊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