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甘肃省天祝县安远镇畜牧兽医站,733203)
布鲁菌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和关节炎、睾丸炎等为特征。在牧区相当严重,在羊布鲁菌病流行的地区,人布鲁菌病患者也较多。
1.1 传染源是病畜和病人,病畜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菌,污染畜舍、饮水、饲料。当病母畜流产时,病菌随着流产胎儿、胎衣和子宫分泌物一起大量排出成为传染源。
1.2 传播途经经口感染是主要途经,健康动物摄取被病畜污染的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也可经阴道、皮肤、结膜感染,还有通过自然配种和呼吸道感染。
1.3 易感动物广泛,其中羊、牛、猪最易感,人布鲁菌病多发于常与病畜、污染畜产品接触的特殊职业者。
主要症状是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第4个月。流产前2--3d,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卧地不起。由阴道排出粘液或粘液带血分泌物。流产的胎儿多死亡或极度衰弱发育不良。产后阴道持续排出粘液或脓液,引发慢性子宫炎。有的病羊发生慢性关节炎、跛行。公羊有时发生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肿大,触诊局部发然,有疼感。
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长期低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睾丸炎。病人有头痛、失眠、坐骨神经痛和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躯干及四肢有皮疹。
牛、羊、猪的病变大致相同,可见胎衣水肿增厚,并有出血点,呈黄色胶样。胎儿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腹腔有淡红色液体。淋巴结、肝和脾肿大。脐带呈浆液性浸润,肥厚。流产牛、羊的子宫粘膜或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的渗出物或浓快,绒毛膜可见化脓灶和坏死灶。公畜的睾丸和附睾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孕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不育。同群家畜中有发生关节炎、腱鞘炎,结合胎儿等病理变化,可怀疑为本病,确证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形态检查 采取流产胎儿或母畜子宫绒毛膜抹片,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4.2 血清学检查 采用凝集实验。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诊断。
4.3 变态反应检查
当确定是布鲁菌病时应当迅速隔离病畜。淘汰或扑杀病畜,焚烧或掩埋病畜、死胎、胎盘及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等。对污染的圈舍、场地和用具用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
6.1 防疫管理 严禁从疫区引进动物。对易感动物加强隔离检疫,养殖场应该修建专门产房并且在产前、产后严格消毒。对流产胎儿、胎衣等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对畜舍进行定期消毒。
6.2 免疫预防 对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注射,确保从易感动物方面解决问题。
6.3 淘汰患畜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化学药物疗效很小,一般采用淘汰病畜来防止本病的流行和散播。
6.4 严格消毒对病畜污染的畜舍用2%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产道分泌物等,妥善消毒和处理。病畜的皮用3%-5%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本病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根源上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加强对易感动物的预防做好对本病的预防工作。作为基层畜牧工作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宣传疫病防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