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群峰
(辽宁省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剖宫产相关的麻醉研究多见,而临床中关于剖宫产的麻醉研究涉及面也较广,其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控制是麻醉方式可取程度的主要评估方面。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作为剖宫产中常见的两类麻醉方式,效果研究包括比较性研究多见[1],但是细致程度相对欠缺。因此本文中我们就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比较,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全麻组)40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40例。A组中,年龄范围为21~39,平均为(30.3±6.7)岁,孕周为37.0~41.8周,平均为(40.2±0.8)周,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均为ASAⅠ~Ⅱ级。B组中,年龄范围为21~40岁,平均为(30.5±6.5)岁,孕周为37.0~42.0周,平均为(40.1±1.0)周,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7例,均为ASAⅠ~Ⅱ级。两组的产妇的年龄、孕周与分娩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进行全麻,常规术前准备及检查,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进行静脉注射,并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泵入麻醉维持。B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产妇以左侧卧位进行麻醉,于腰3~4做硬膜外穿刺处理,以左布比卡因注入。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DBP、SBP及HR)、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3 评价标准:Apgar评分:对新生儿的肌张力、脉搏、对刺激的反应、肤色及呼吸等5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总分8~10分、4~7分及<4分分别表示无窒息、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检验软件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麻醉前A组的DBP、SBP及HR分别为(79.45±5.77)mm Hg、(121.51±6.78)mm Hg及(74.54±4.60)次/分,B组的DBP、SBP及HR分别为(79.52±5.71)mm Hg、(122.02±6.65)mm Hg及(74.60±4.52)次/分;术中10 min A组的DBP、SBP及HR分别为(62.62±4.80)mm Hg、(102.62±5.41)mm Hg及(83.63±5.69)次/分,B组的DBP、SBP及HR分别为(71.38±5.24)mm Hg、(111.34±5.87)mm Hg及(76.89±4.89)次/分。A组中发生恶心2例,呕吐1例,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麻醉前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 B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好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A组新生儿中Apgar评分8~10分、4~7分及<4分者分别为39例、1例及0例,分别占97.50%、2.50%及0.00%;B组新生儿中Apgar评分8~10分、4~7分及<4分者分别为38例、2例及0例,分别占95.00%、5.00%及0.00%。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率并不低,与剖宫产相关的各方面研究多见,麻醉作为剖宫产的重要方面,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均不同程度存在,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产妇的影响面与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依据中,产妇与新生儿的受影响面均是重要评估方面。产妇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评估麻醉安全性的重要方面,Apgar评分作为评估新生儿综合状态的重要方面,其评估的意义也极高[2-6]。本文中我们就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类麻醉方式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但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不良影响更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保证方面更为具有优势,因此认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