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蜂产业发展概况

2018-01-20 03:59王宗寿
中国蜂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平市中蜂蜂产品

王宗寿│文

福建省南平市畜牧站,353000

一、南平市蜂产业发展现状

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俗称“闽北”,是闽江源头,区域面积2.63万km2。养蜂业是南平市的传统产业,养殖历史悠久。经调查,2016年全市共有养蜂户2970户(100箱以上专业大户只有291户),养蜂数量8.05万箱(群),以饲养“中华蜜蜂”为主,占蜜蜂养殖总量的95%以上。年产蜂蜜1003.35吨(其中100箱以上专业大户417.94吨),产值1.01亿元;全市有养蜂专业合作社58家,带动养殖户1099户;有蜂蜜酒厂1家,民营蜜蜂研究所2家,主要加工蜂王浆、蜂花粉、蜂蜜酒等9类蜂产品。光泽县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11户社员,发展到本省和江西15个周边县市161户蜂农加盟的跨省、跨县市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年产蜂蜜超过2万kg,每年出售种蜂200多箱,产值达1800万元。浦城县蜜蜂协会作为南平市唯一代表,参加了2016年海峡两岸现代生态农业研讨会,与台湾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发展蜜蜂与林下经济。政和县蜜蜂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100多人,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20家,社员150户,注册蜂蜜商标10个,产值1000万元,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此外,南平市蜜蜂协会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蜂学学院每年派出专家教授到现场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服务,每个养蜂合作社都拥有2~3名技术骨干,在组织培训、技术指导和研发新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总体来看,南平市养蜂业总量少、规模小、产值低,加上政策扶持不足,养蜂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

1.规模不够大

全市蜂农多为普通农户,大中专毕业回乡创业人员缺失,100箱以上专业大户只有291户,占全部养蜂户的9.7%。产值4200万元,而且多以销售蜂蜜为主,缺少后期研发和产品精深加工。

2.龙头不够强

全市缺乏蜂产业龙头企业,蜂产业发展仍是各自为阵,养殖与加工生产联系不够紧密,生产企业也主要以小养殖场、小加工厂为主,现有的4家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不能形成带动作用和品牌效应。

3.销售不够畅

目前多数养殖户还是依靠“朋友圈”进行销售。一些假蜂蜜不时扰乱市场,对蜂农尤其是部分100箱以上的养殖大户的产品销售造成冲击。而大型超市进货门槛较高、上架费用较高,生产与流通中间环节多,互相脱节问题比较严重。

4.质量不够稳

技术推广和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养蜂技术基本依赖于历年的经验积累,“靠天吃饭”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好的年份收成就多,反之则少,每年病虫害发生率较为集中。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饲养环境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乱砍滥伐、使用农药以及外来蜂种冲击问题仍然突出,容易造成蜜蜂死亡,蜜源利用不充分。

5.环境不够优

各地对养蜂业发展重视不够,缺乏对蜂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引导,组织推动力度不大,特别是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比较薄弱。

二、加快蜂产业发展的对策

南平市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全市有植物179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6.46%,粮食产量居全省第1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1/4,林木蓄积量占全省1/3,毛竹林面积占全国1/10。其生态植被良好,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珍贵集中,是中蜂生息繁衍的“生态乐园”。据调研了解,南平市主要蜜源和零星蜜源有油菜、油桐、乌柏、山苍籽、紫云英、板栗、枇杷、柑橘、南瓜、西瓜等1300余种,可以生产药用特种蜜和花粉的植物有水稻、梨、桃、泽泻、厚朴等700多种,为中蜂养殖和生产特种药用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上冬暖夏凉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非常适合中蜂生长和繁衍。在当今人们追求优质绿色食品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蜂产业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1.组织化抓产业

把蜂产业作为生态农业、精准扶贫重点项目来抓,有效利用福建农林大学等省内高校资源优势,在适当范围内优先培训以及培育一批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和养殖水平,改变原有分散、低端的养殖格局。比如在建瓯、浦城、松溪、政和等养蜂基础较好的县(市),建立以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为主体的标准化蜜蜂生产基地,在每个合作社选择一定的农户作为示范户,优先强化培训和扶持,以示范户带动面上发展,形成规模带动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导有条件的合作社成立企业或公司,形成“企业+专业合作社+养蜂大户”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蜂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2.育龙头铸链条

善于引龙头,借助大型龙头企业以及高校在科研、加工、销售、供种等方面的优势,在本地设立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统一提供蜂种、技术和药物配送,逐步带动产业的规范发展,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可以与省内外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自愿组合、统一经营、保底收购、利益共享、互助合作”等方式,由企业为农户承担风险,形成“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蜂农”的产业模式,先将蜂产业的规模做大。在原材料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鼓励本地加工企业以及合作社开展生产、精深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提升蜂蜜等原材料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延伸蜂产业链条,拉动交通、餐饮、林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多维互动发展,打造本地优势特色蜂产业体系。

3.打品牌促营销

鼓励蜜蜂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联合申报各级示范社、示范点、地理标志、知名商标、著名品牌、“三品一标”认证等,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的合作,积极开发药用蜂蜜,大力开展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花粉、蜂毒和蜂胶的研发,增加蜂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南平蜂产品的品牌价值。鼓励企业、合作社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加大对假冒伪劣蜂产品的打击力度,适时举办“闽北蜂产品展销会”,通过农超对接,开设展销超市和实体店面,对一些品牌蜂产品进行电商营销,加强宣传和推广,避免闽北优质蜂蜜“养在深闺人不识”。

4.重规范提品质

完善协会功能,加强行业自律,搞好调查研究和技术交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建立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及蜂药统一配送与监管体系。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发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方面的作用。加大对本地蜂种的保护力度,抓紧建立中蜂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蜂自然保护区,防止外来蜂种入侵。积极开展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浦城匡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蜜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区外,可以适度饲养意蜂,作为蜂胶、蜂蜡、蜂毒、蜂蜜、花粉等产品的补充,避免产品的单一性。

5.优环境重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市、县两级农业(畜牧)部门的管理职能,配足配齐相应人员,把养蜂业发展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发展规划,做好中蜂良种繁育、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执法监督等工作。加强经费支持,建立养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种、技术培训、展示展销、品牌创建、防疫、协会工作等补贴,对发展中蜂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和蜂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对带动农户脱贫的养殖户进行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进行补贴。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培育蜜蜂良种示范基地,把蜜蜂标准化养殖列入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予以扶持,以国家启动蜜蜂良种补贴试点为契机,争取把蜜蜂养殖列入畜牧良种补贴范围,促进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南平市中蜂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郑欣悦作品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蜂保护与发展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