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国芬
(四川省盐源县双河乡畜牧兽医站 615700)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与环保政策在全国上下扎根发芽,禁养制度在全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实施[1]。畜禽养殖模式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养殖行业新态势,传统单个散户养殖大量转变成了规模化的集中养殖,同时也存留少数的散养户。这一新态势给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带来新的局面,也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从动物防疫的诸多细节入手,抓实抓牢,为动物疫病防控与人类健康保障践行应有的责任。
关注动物防疫信息动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国家或上级兽医主管部门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如 《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2]。其二为国内有关动物疫病的新闻报道。关注动物防疫的各级政策,可以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了解动物防疫工作的布局,方便基层防疫工作人员以其为依据,树立宏观的防疫理念,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关注国内有关动物疫病的新闻报道,有利于基层防疫人员熟知特定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为疫病防控提供前期的知识储备。
由于行业的历史原因,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队伍以高龄化为主,经过专业化教育的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化工作人员较少。而且在当今时代下新旧事物更迭变化不断,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对防疫专业知识老旧的高龄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此,除了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吸纳新鲜血液补齐年轻化队伍这一短板,还需要提高整个防疫队伍的主动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常用的疫病检测技术、免疫流程,同时熟悉一些疫病的常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基本治疗方法,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最新研究的新亚型疫病基本理论知识,为疫病防控工作打好夯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实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工作人员会遇到诸多问题,如小型养殖户为了私利对出现的一些疫病瞒报,甚至可能私自处理病死猪等。尽管国家对此类问题明令禁止,但仍有个别养殖户心存侥幸。基层防疫人员必须从防疫工作的监督职能上强化细致的观察意识与调查意识,务必对个人辖区的养殖情况有所掌握,并与养殖户形成实时互动的良好关系,尽量做到明确“哪家猪只病死与否、病死猪处理如何”,对疑似重大疫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便于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预案,杜绝动物疫病在防疫监督制度下发生爆发与恶性传播。
基层防疫工作重在经验积累,从业多年的工作人员在免疫接种、病死畜禽处理、常见疾病的防治、疫病扑灭及兽药使用与残留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技术经验。平常不仅需要对此类工作进行建档备案或者报备年度工作总结,更加需要对多年积累的经验或新型病例的处置进行整理,形成论文或技术报告等文献资料,与广大基层防疫工作同行分享,推介成功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与经验,以期共同推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做的不仅是动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工作。防疫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否合格也将影响防疫工作开展合格与否。责任落实到人,与奖惩机制协同并进,形成良好的队伍责任分工制度,对调动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明确分工制度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仅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范畴中的一项具体工作,其他人负责其他的某项工作任务。而是需要全面协调应对,在特定工作任务下,明确责任范畴,细化具体的工作职能。在这种既分工明确又协调互助的工作环境下使动物防疫工作效率最高化。
免疫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头号任务,免疫不到位及免疫质量不高将增加畜禽疫病发生的风险。在实际免疫接种工作中,也可能出现免疫耳标脱落[3]、疫苗保存不当、疫苗注射用量不足及大规模接种时个别情况下忽视接种部位消毒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可能对免疫接种后的疫病预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参与免疫接种的防疫人员全程跟踪,确保免疫记录完整,提高免疫成功几率,杜绝因免疫操作不当带来的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