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尧汶 谢鹏贵 沈虎泉 伊利
(1,新疆霍城县三宫乡畜牧兽医站 835200;2,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835000;3,新疆巩留县畜牧兽医工作站 834000;4.新疆巩留县东买里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834000)
湖羊是中国特有的羔皮用绵羊品种,其羊毛毛色洁白,花纹呈波浪形,羔皮美观且轻柔,很适合做女士的翻毛大衣,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优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素有 “软宝石”之称。此外,湖羊的多胎性能良好,深受养殖户亲睐。新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多次分批从江浙、上海等地区引进湖羊开始养殖,开展了湖羊本品种选育、湖羊与其他品种的经济杂交等多项生产实践。笔者从湖羊在新疆的引种情况、繁殖性能及曾严重限制其发展的传染性支原体胸膜肺炎流行情况等几个方面做了回顾,并介绍湖羊在新疆养殖及杂交利用的一些经验,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据可考资料显示,新疆首次引入湖羊的时间是1975年,从浙江余杭县购入105只 (公羊5只),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通古特沙漠边缘的莫索湾饲养[1],用于培育多胎型卡拉库尔羊[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2团畜牧总场2003年从浙江杭嘉湖地区羊场引进湖羊3481只,其中母羊3467只,公羊14只[3]。此外,本世纪初新疆的哈密 (2000年)、喀什 (2000年)、昌吉 (2002年)等地也从江浙、上海等地引进过湖羊。之后,湖羊便开始在新疆区域内各地州间流动和扩散。例如,1988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乃斯种羊场从石河子151团紫泥泉种羊场引进了部分湖羊用于与该场的中国美利奴羊开展杂交。为了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2012~2015年)》的政策。2013年昌吉、伊犁多家企业先后从上海、江苏等地引进大批湖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也于2013年从内蒙古引进1196只湖羊。目前,从湖羊在新疆的存栏情况来看,以北疆居多,南疆较少,主要集中在喀什和阿克苏地区[4,5]。
湖羊从相对温暖湿润的原产地江浙地区引入到新疆后很好的保留了其常年发情、一胞多仔的高繁殖力特性。据笔者在伊犁、石河子、昌吉等地的调研发现,湖羊引入到以上地区后,产羔率通常都能达到220%~240%,一般情况下母羔在4~5月龄即性成熟,公羊8月龄、母羊6月龄即可配种,优秀个体可“1年2胎”,群体很容易实现 “2年3胎”[6],可以说其繁殖率较之原产地并没有下降,与郭志勤 (1982年)等[1]报道的结论一致。而且,采用湖羊种公羊与新疆其他本地品种导入杂交的后代也能很好的保持这种高繁殖的性能。据笔者2015年的调查,新疆巩乃斯种羊场 (位于伊犁)于1988年从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引进的湖羊种公羊与该场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杂交了一次后 (导入杂交),经过27年其高代杂交后代群体至今能获得160%以上的产羔率。值得注意的是,湖羊引入新疆各地后虽然很好的保留了其高产羔率的性能,但其繁殖成活率却因各地气候、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差异很大。据笔者对伊犁察不查尔县、昌吉、石河子150团等地的湖羊养殖场和养殖户的调研结果,繁殖成活率最高的可达90%以上,最低的不到70%。可以说虽然湖羊引入新疆后,很好的保留了其产仔多性能,但其繁殖成活率却并不理想,很多湖羊虽然能产羔3~4只,但能存活下来的只有1~2只。笔者认为,新疆酷冷酷热的气候特点及母羊营养不足导致乳水不够是限制湖羊在新疆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湖羊引入新疆后,主要的传染病有布鲁氏菌病、羊痘病、羊口蹄疫、绵羊传染性支原体胸膜肺炎等。本文仅对曾严重限制湖羊在新疆发展的传染性支原体胸膜肺炎流行情况做简单介绍。据报道,湖羊引入新疆后多地发生传染性支原体胸膜肺炎疫情,对当地湖羊养殖造成了重大损失[3,7,8],而此前新疆未见该病发生报道。笔者曾在2011~2016年期间赴最先引进湖羊石河子垦区及喀什、昌吉、伊犁察布查尔县等地进行调研,了解该病在当地的发病情况,据笔者调查了解,石河子150团及周边曾经都存在过大型的湖羊养殖场,由于多方面原因,原来的多家湖羊养殖场都已倒闭,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遭受传染性支原体胸膜肺炎的打击,导致大量湖羊死亡。笔者调查的喀什某湖羊养殖场,因为该病发病率达到80%以上直接导致该场倒闭。另据笔者在昌吉及伊犁几家湖羊养殖场的调研发现,以上两地的几个养殖场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情况较少,不超过5%。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以上两地引进湖羊的时间比较晚(引进时间为2013年前后),市面上已经有针对该病的疫苗,养殖场都对羊群接种了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因此,很好的预防该病发生。而石河子地区首批引进 (1975年)及20世纪前引进的湖羊,或因当时市面上没有预防该病的疫苗可以应用或因当时对该病的预防意识不够强,才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值得注意的是,据笔者2011年在石河子150团的调研发现,由于当地的大型养殖场倒闭,很多湖羊流入农户家中,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和与当地绵羊 (主要有哈萨克羊、新疆细毛羊等)杂交存活下来的湖羊和湖杂羊获得了很好的免疫力。
鉴于新疆以往引进湖羊所遭受的惨痛历史教训,我们今后在湖羊引种工作上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引种前尽量对引出地多做实地考察,坚决不从疫源地引种,并做好各项疫病的检疫工作。二是引种后务必对羊群接种各种在新疆常见的传染病疫苗。三是新疆最先引进的首批湖羊在新疆养殖已有40多年,后面在2000年和2013年左右又比较集中的引进了两批湖羊,可以说,新疆本地已不缺少湖羊种源。这些湖羊经过风土驯化已经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对新疆气候、微生物环境等的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今后完全可以在新疆区域内引种。
(1)湖羊属多胎品种,有其自身独特的不同于新疆本地大多数单羔绵羊品种的营养需求。因此,在湖羊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湖羊的营养调控。由于国内目前尚无关于湖羊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出台,可参照新疆细毛羊的饲养标准并根据其带羔数量适量增减。另外,湖羊具有独特的夜食习性[6],这对维持其身体良好的营养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饲养中应注意给湖羊在夜间 “加餐”。
(2)湖羊常年发情,一年四季均可能产羔。因此,接羔育幼工作是湖羊养殖中贯穿全年的工作重心。特别是在酷热的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在严寒的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和保证其有充足的乳水。为了保证其有充足的乳水,要加强母羊营养供给。如果带多羔的母羊奶水不够,要想办法将吃不饱的羔羊寄养到其他奶水充足的母羊身边。另外,采用同期发情技术可以减少常年接羔育幼工作的繁琐度,并能通过设计好实施同期发情的时间避开湖羊在酷冷酷热的冬夏季产羔,可以很好的提高羔羊成活率。
(3)湖羊属短臀尾羊,据笔者在伊犁某湖羊养殖场调研发现,由于该场采用本交方式配种,有约20%左右的母羊配不上种,给养殖场造成不小损失,因此,规模化养殖场必须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以减少空怀率。
(4)湖羊性喜干燥,潮湿的环境会极大的增加湖羊感染疾病风险,应努力给湖羊创造比较干燥的圈舍环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漏缝高床养殖方式,以保持其圈舍干燥,减少疾病发生。
(5)务必做好羊群的检疫、免疫、驱虫、药浴等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