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

2018-01-19 11:36邱法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

邱法忠

【摘 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我市某医院检验科的100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主要有痰液标本(41例)、尿液标本(31例)、分泌物标本(16例)、血液标本(10例)、其它标本(2例),痰液标本和尿液标本所占比例与其它不合格标本类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标本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造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比较多,集中表现为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操作规范性缺乏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是提高检验标本质量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1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合格率,其实质就是提高临床检验的合格率[1]。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主观因素,又包括客观因素,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不能始终保证为100%。因此,加强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的分析,可以为相应质量控制对策的采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将100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纳入样本中展开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市某医院检验科2016年5月-2018年4月采集到的100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视为研究对象。其中,痰液标本41例,尿液标本31例,分泌物标本16例,血液标本10例,其它类型标本2例。

1.2 方法

针对100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诱发原因。重点探讨标本的采集时间、标本的外观、标本的送检时间、标本的复检结果等,从而找出影响合格率的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类型

全部100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主要包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其它标本。痰液标本41例,占比41.0%;尿液标本31例,占比31.0%;分泌物标本16例,占比16.0%;血液标本10例,占比10.0%;其它标本2例,占比2.0%。痰液标本和尿液标本占比明显高于其它标本占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

41例不合格痰液标本诱发原因中,标本受污染20例,送检不及时17例,其它原因4例;31例不合格尿液标本诱发原因中,送检不及时16例,标本受污染14例,其它原因1例;16例不合格分泌物标本诱发原因中,标本受污染7例,送检不及时5例,操作不规范4例;1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诱发原因中,送检不及时6例,标本受污染3例,其它原因1例。余下的2例不合格标本主要受到送检不及时、标本受污染的影响。各类型不合格标本诱发原因中,标本受污染和送检不及时远多于其它原因,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3.1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原因分析

痰液标本:本研究结果显示,41例不合格痰液标本中,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标本受污染、送检不及时。其中标本受污染数量最多,这主要是因为痰培养多由受检者留取,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而检验之前医务人员可能未能向受检者交代清楚,导致出现污染的可能[2]。

尿液标本:本研究结果显示,31不合格尿液标本中,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送检不及时、标本受污染,这主要是因为尿液标本的检验对标本的保存时间要求比较严格,既包括时间上的严格,也包括温度上的严格,一旦送检不及时,不仅将会污染标本,检验合格率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分泌物标本: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16例不合格的分泌物标本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标本受污染、送检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等,这主要是由于分泌物标本检验的严格所致,对标本本身、送检时间以及检验操作都有很高的要求,若无法满足要求,则合格率将会下降。

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血液标本10例,送检不及时、标本受污染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污染主要出现早保存过程中,而送检不及时则由送檢程序拖拉造成。

3.2 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

针对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诱发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1)加强检验科室同临床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收集并听取临床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不足之处,提升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对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等工作行程全面且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可以将采集标本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制作成小册子,将其发放给医务人员,让医务人员仔细观看,提升标本采集的准确性。(3)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减少检验人员检验操作不规范而诱发的标本不合格现象,从而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综上所述,影响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因素中,标本受污染、送检不及时、操作不规范等是主要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标本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4):693-695.

范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10(s1):203-204.

毛炜,赖永才,刘滔,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20(12):431-432.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