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柱
【摘 要】目的:探讨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评价疗效,并记录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FSS得分为(6.84±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0.94)分(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11.3%(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2
脑卒中是当下全球性分布的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2大死亡病因,而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比例达到51%~73%,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后遗症【1-3】。吞咽反射迟钝可导致患者无法完全将食物送至胃部,因而常常会引起误吸、吸入性肺炎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重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十分重要,特别是要早期干预,而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3月~201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恢复期;②中重度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2级);③无意识、智力等方面的障碍;④无严重的其它全身性疾病。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龄55~77岁,平均(68.4±7.3)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包括:①咽冷刺激,即对患者的两侧颊部、软腭、上腭、舌根、咽后壁等位置进行冰刺激,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②舌运动训练:即伸出舌头,并依次向前、左、右方向运动,并于唇边放置压舌板,用舌头舔压舌板;③吞咽训练:協助患者体验吸吮感觉和喉上抬动作,当患者熟练掌握后,即让其能够协调、连贯地完成吮吸、喉上抬这一系列动作,从而产生吞咽动作;④声门上训练:指导患者吸气、憋气、呼气、咳嗽,以促进喉头周围残存食物排出;⑤摄食训练:为患者提供温软的半流质食物,不宜过稀,嘱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吞咽动作,确保食物都全部咽下后再喂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评定吞咽困难分级,得分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好。疗效判定标准:吞咽功能恢复正常,饮水、进食无呛咳为痊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偶有呛咳发生为显效;吞咽功能有所恢复,能部分经口进食为有效;吞咽功能无明显恢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FSS得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VFSS得分为(3.04±1.11)分,对照组为(3.08±1.02)分;治疗后,研究组VFSS得分为(6.84±0.75)分,对照组为(4.37±0.9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痊愈39例(62.9%),显效10例(16.1%),有效10例(16.1%),无效3例(4.3%),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痊愈23例(37.1%),显效16例(25.8%),有效12例(19.4%),无效11例(17.7%),有效率为82.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误吸2例,发生率为3.2%;对照组发生误吸5例,吸入性肺炎2例,发生率为11.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遗留吞咽功能障碍十分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食困难、咽下有梗阻感、饮水呛咳,同时还可伴发音困难、构音障碍等。吞咽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的面积有关,脑卒中病情越重,则吞咽功能障碍则越严重,除此之外,是否得到康复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的时机也密切影响着吞咽功能的恢复【4-5】。早期干预大脑的可塑性更强,更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有研究表明,吞咽功能障碍除了会引起误吸或吸入性肺炎,还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吞咽功能障碍分级越高,预后越差。因此,重视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十分重要。
康复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要措施,近些年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后的康复正在逐步形成体系、规范,拥有专科人员为这类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研究表明,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吞咽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增强咽缩肌、环咽肌的肌力,避免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避免会厌返折不全而导致误咽。本研究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包括咽冷刺激、舌运动训练、吞咽训练、声门上训练、摄食训练等在内的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VFSS得分为(6.84±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0.94)分(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3%(P<0.05)。研究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11.3%(P<0.05)。证明,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并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闵瑜,颜海霞,黄志锐,等.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583-586.
闫豫萍.康复训练和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52-1454.
孟丽娜,张春红,石学敏.“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22例[J].中国针灸,2014,34(8):779-780.
刘奕,石卫华,潘科,等.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5):553-555.宋福聪,吕洲,张璇,等.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3):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