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这种在企业内部控制中非常有效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和分配内部的各种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全面预算;内部控制体系;重要性
上世纪的20年代美国出现了全面预算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最初被用于制定生产计划以及协调生产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集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管理方式。现代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表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让企业实现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自身的所有资源。
一、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的是以一定的时间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从而制定出企业的管理方案[1]。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分配企业内部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方式。将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共同实施,可以让企业实现对战略目标进行控制、明确发展中各项费用的状况,以此达到预测企业效益的目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控制内部人员、组织所设置的制度以及执行制度所有因素的集合,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效益,同时保证企业各项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更可以使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进行发展。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全额性、全员性、全程性、激励性等五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以及分配,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推动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2]。其次是全额性,全面预算管理针对的是涉及到企业资金的全部活动,所有关于资金的细节都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之内。第三是全员性,全面预算管理除了涉及到企业全部的资金活动外,还涉及到职业所有的人员、组织,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上下整体的配合。第四是全程性,全面预算管理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从一项经营活动的开始到结束都有其身影。最后是激励性,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的发展状态以及发展目标,从而将这些目标分配给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员工,从而推动企业整体向着战略目标前进。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全面预算管理,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是企业唯一的投资者,产品是当时企业所有者首要的关注重点,然后才是产品应该具有的利润[3]。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产权结构变得更加多元,除了国家以外有了很多不同的投资者,投资者们在关注企业当前的利润之外也更加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就催生了全面预算管理。其次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适应市场需求重要手段。第三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对市场的预测来进行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使预算管理随着市场变化而进行调整,同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需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因此能够使企业在不断的配和下提升管理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但现在还有许多企业存在全面预算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对企业没有起到明显的帮助,甚至还有很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失败的企业,笔者在分析过后得出了其存在下列问题。
(一)全面预算缺乏和企业战略的结合
很多企业都对战略缺乏清晰认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很多时候都是在走形式,不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远景的发展。大多数的全面预算都缺乏与企业战略的结合,预算针对的也只是企业短期内经济活动收益,忽视了企业长期的发展,导致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产生了冲突,互相之间缺少完美的衔接[4]。以上的原因导致企业的全面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对企业的发展基本没有帮助,全面预算因此无法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二)全面预算难以执行
笔者了解到当前大部分企业全面预算难以执行的主要原因是其缺少合理的流程和预算基础,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指标通常是由上级部门制定然后分层落实到下级部门的。如果企业依然采用这种由上到下的全面预算,虽然可以在预算中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但在当前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这种全面预算的流程很难确保上级和下级之间信息的互通,由此就容易造成上级做出的预算脱离了下级的生产能力,预算因此失去了其合理性,也就无法发挥全面预算本来具有的协调、控制企业资源以及目标的能力[5]。
(三)全面预算松弛
蓄意压缩或者是夸大企业生产活动耗费的资源以及生产难度都是全面预算松弛的表现。一方面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通过蓄意压低预计生产指标,然后通过实际生产能力产出远超于生产指标的资源,从而使其获得超出指标的奖励,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来预防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很多管理者也用夸大生产资源消耗量的方式来争取更多的资源,从而使自身完成生产指标的难度大大降低。无论是蓄意压低预计生产指标还是蓄意提高生产资源消耗,都是全面预算松弛的表现,对企业经营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全面预算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笔者发现很多的企业都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预算上出现问题,经过分析得知很多企业都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不完善将使企业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业绩,这对员工的积极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员工也将因此不认可全面预算管理,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最终流于形式[6]。另外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被考核主体将责任推到客观因素上,不能积极面对自身问题的现象,而负责业绩考核的人员也常带有主观感情去实施考核,因此也使得全面预算缺乏客观说服力。
三、全面预算管理健全控制体系的对策研究
(一)科学的内部控制
所谓科学的内部控制就是要将短期利益与长期的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全面預算管理更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创造长远的价值。科学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以自身所处的经营范围为基础,结合行业以及经济环境的要求来实施,以此来对企业的盈利和管理效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企业有了科学的内部控制以后,就可以为产权提供坚实的制度后盾,使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下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完善控制制度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保护资产的完成度,使舞弊和错误都消失在萌芽之中。内部控制不仅包含了企业高层对经营活动授权的职能,也包括企业能够正常进行经营活动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因此内部控制存在于企业的各个角落,企业只要运行就有内部控制的身形。如果一个企业缺少了内部控制,或者是内部控制做得不彻底,就很容易出现在经营活动中的漏洞,使有心人员有机可乘,企业也将因此受到损失,从这个层面上讲,完善的内部控制度也是从源头控制经济犯罪的有效手段。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业绩奖惩机制
全面预算的评价机制不仅是对企业问题的分析,更主要的目的是确定了企业的奖优罚劣政策,员工在这样的政策下也可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共同来推动企业的进步。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将奖惩机制须有必要的前提保障,那就是业绩评价的体系,该体系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业绩评价体系必须以推进企业进步为前提。第二,业绩评价体系要具有全能性和完整性。第三,业绩评价指标要灵活,并且做到赏罚分明。第四,对企业不同层级的人员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调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让企业的管理更有效率,通过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合理分配使企业能够实现更高的经营质量和发展目标,这需要企业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完善控制制度以及预算业绩奖惩机制,以此让全面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莉贞.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调查研究——基于2017年广西地区中小企业的数据[J].商业会计,2018,23 (10):49-51.
[2]董睿智,曹蒿兴,郝睿凝.供给侧改革下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基于S公司的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2018,1 (06):95-99.
[3]罗士欢.浅析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A银行为例[J].会计师,2018,30 (05):31-33.
[4]高峻岩.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06 (04):47-48.
[5]吴杰,柳彦彬,邹梦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升高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以C大学为例[J].财政监督,2018,09 (04):33-40.
[6]刘东进,廖書佳,姚光华,何丽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探索——以中交二航局为例[J].财政监督,2018,11 (0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