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有效利用与无污染开发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合理的开发农村能源。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符合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当前,我国在农村能源开发过程中,非常注重环境的保護工作,这对于农村的能源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22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再生资源逐渐消耗短缺,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农村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使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利用可再生资源,有效地保护好农村自然环境,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基于此,作者对农村能源环境保护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当前我国农村能源的构成
在我国,农村能源是指农村当地开发利用的能源,目前主要包括小水电、小煤窑、太阳能、风能、发酵沼气、农作物秸秆、地热能等,由于我国建设不断发展,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能源使用模式逐渐向商品能源转换,同时需求量与日俱增,对于优质能源的使用不断增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农村能源总消耗折合成标准煤炭为35700万t,其中国家供应的煤炭、油、电能分别为3860万t、867.6万t、756kW时,折合成标准煤炭为7500万t,分别占9%、4%和8%,国家供给能源仅占总消耗能源的21%,其中煤炭、油、电来自农村的自我开发供给占12%,其余77%主要为农作物秸秆和柴薪,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不断递增,国家对于农村的能源供给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农村能源的基本构成依然是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能源。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消耗农作物秸秆大约7亿t左右,其他能源由于各地区环境自身因素,依然处于紧缺状态,因此,对于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措施要加快进行,不断提高新能源的利用,以保护环境的平衡[1]。
2 科学开发农村能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重要价值
2.1 提升农村生活质量水平
在农村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快速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些新能源卫生干净无污染,能源优质,能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些能源利用效率较高,方便快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例如,生物能源沼气,通过将人或牲畜的粪便或者秸秆等废弃资源进行利用,通过沼气池进行汽化,采用无污染的热分解技术进行能源供应,实现资源再利用,并减少秸秆等农作物的焚烧使用等。同时,对于粪便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臭气污染,同时阻断了各种牲畜流感疫病的传染,一举多得。
2.2 转变农业的增长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新能源,有利于带动我国当前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现有的科学手段进行科学化结构调整,实现新农村农业转变。例如,几年前提出的“猪-沼-果”发展模式,是指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发展,将猪的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有机转换,变成有机肥料和沼气等,同时解决了人们对于燃料的需求问题和减少化肥的使用。当前,我国化肥的年使用量高达5000万t,平均使用量已远远超过世界平均使用量,农药年使用量接近140万t,据相关数据调查,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遭受污染的总面积大约900万hm2,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逐渐导致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影响着市场的竞争力。沼液、沼渣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其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有机物质,能改善当地土地肥力,促进植物健康成长,改变土壤的结构,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沼渣等肥料的使用,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果树的产量还可以养猪和出售,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一举多得,促进经济大力发展。
2.3 新能源的开发减少环境污染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减少原有的能源污染,改变当地能源运用新模式,例如,如果当地天气阳光充足,晴天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光照,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不仅可以转化为电能,还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供暖等其他方面,当前太阳能的发展潜力极大。如果当地大风天气较多,则可以充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生产等,这些自然能源的运用,可以极大的缓解当地能源紧张问题,同时减少原有能源产生的污染,保护当地环境[2]。
3 农村新能源开发的同时保护环境
随着农村能源的逐渐开发,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重视起来,在人们对于能源开发的同时,根据当地自身的环境特点、生活习惯、天气等各方面原因进行考虑,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将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下是对于近年来农村能源利用的一些方法方式进行介绍,在能源开采过程对于环境保护措施做得很好。
3.1 光热发电方式
光热发电是指,采用介质塔的热能利用,建设大量的平面镜,进行太阳能的反射,将阳光反射到介质塔承受部位,利用塔上的吸热装置进行介质加热,产生动力带动动力装置工作,进行动力发电,将太阳能以动能的形式转化为电能,为人们提供所需电力。此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优质电能供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其转化过程中,对于环境没有产生污染,在能源开发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符合我国当前的能源开发要求。
3.2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海拔地势自身的环境特点,日照资源极其丰富。面积广泛的地区进行光伏发电,由于其自身能源建设特点要求,其方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省、西藏省、四川省、青海省等偏远地域,由于当地阳光充足,海拔较高,同时人口没有太多密集地域,符合建设要求,所以建设较普遍。同时,国家对于偏远地区的发展逐渐加大力度,为当地农村电力供应系统不断加强改进,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保证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3]。endprint
3.3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最主要建设条件是当地季风气候明显,风能密度较大,同时地域辽阔,才能符合建设要求。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处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的风力较大,能达到风力发电要求,而夏季风力减小,并且常常出现间断性,同时阳光充足,发电效率较低。因此,人们将风能和光能互补,夏季利用太阳能,冬季利用风能,二者相互互补,保持着能源相对稳定供应,提高利用效率。
3.4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废弃秸秆粪便等无用物,进行生物发酵,以提供能源。生物质能源是可以以固体、气体、液体3种形式存在的,是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较,其燃烧排放的污染气体较少,从制作过程中,可以实现零污染排放,对于全球天气变暖和雾霾天气可以有效地进行缓解。对于环境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我国当代的发展要求。
3.5 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利用大地的自身熱量进行利用,例如,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等。在我国地热能的利用当中,主要分布在西藏、台湾等多个省份,西藏省的地热发电量居全国首位,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就在西藏,并于1989年建立1000kW移动地热发电站,为我国地热能的利用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西藏地区的地热能运用在各个方面,例如供暖、种植、养殖等方面,都采用地热能的利用,冬季供暖面积高达300万m2,是我国地热供暖面积最大省份,同时,我国其他省份还利用地热进行水产养殖、大棚培育等技术应用,加大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4 结语
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直接影响当代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随着新时代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首要目标就是能源环境保护,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同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能源社会,做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双兰,申建,申时群.浅谈农村能源环境保护与精准扶贫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22.
[2]]邹德勇,徐金霞.浅谈农村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作用[J].安徽化工,2015(2):16-17.
[3]齐福生,赵春海,曹丽丽.我国北方农村生物质能源市场推广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