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契机,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效的建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来考察衡量的;有效率是指教学中教授与学生学会的时间比;有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契机,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下面对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本人的看法。
一、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起点有两个:一是生活经验;二是逻辑起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重視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重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本身的规律,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先是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知道有时有些知识的教学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间接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同时,在呈现给学生的情境中,要剔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和思维的细节,让学生在情境中能真切感知数学事实,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通过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的目的。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课堂教学中减负的目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被动地认识,讲教材中教学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认知及情感的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必将是学生教学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检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广阔空间和充裕时间的机会,经历问题被提出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思考过程,把发现、探索过程中的数学反朴归真的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数学的趣味与魅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三、倡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
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来进行数学教学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个体往往是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经常迅速举手,但答案往往不准确,不全面,未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是冲动的认知者,有的学生则相反,找出答案反复思考,反复比较,迟迟不举手,但回答时往往准确、有条理,他们是沉思型的认知者。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利用,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进行适时指导,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比如冲动型认知者发言积极,能够使沉思型认知者情绪受到感染,提高学习效率;而沉思型认知者又为冲动型认知者提供了一个进行认真思考的榜样。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使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中去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构建。
四、注重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由探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释放;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获得比较、分析、归纳、推理、集合、统计的数学思维,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实践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思维更活跃,就能不断获得学习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