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凌源林业人才队伍现状和工作开展情况出发,阐述了“统一認识、加强领导,植树造林、锻炼人才,横向联合、提供服务”等措施使林业人才倍出,林业项目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林业人才队伍建设;林业项目;提档升级;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60
凌源市林业局围绕“林业科学发展,再造秀美山川”的主题,把培养人才、锻炼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强化党政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述如下。
1 人才队伍现状
凌源林业系统现有各类人才259名,其中管理人才25名,占人才总数的9%。专业技术人才270名,占总数的81%,其中教授、调研员级高级工程师9名,林业高工14名,工程师140名。绝大多数都在林业基层从事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2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凌源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大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速凌源绿化进程的通知》《关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封山育林区管理的规定》等有关文件,把造林绿化与各级党政干部联系起来,实行三项制度:把造林绿化与干部政绩考核、职位升降和奖惩挂钩;对乡镇和市直部门不能在限期内完成绿化任务的亮黄牌,通报批评;评先选优上实行绿化达标一票否决制度。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各类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干事创业中发挥特长,为生态林业建设服务。
2.2 植树造林,锻炼人才
以科技为先导,坚持“科技兴林”不断提高造林质量,现有森林总面积20.2万hm2,经济林面积8.3万hm2,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锻炼了大批科技人才,使20人由工程师晋升为林业高工,9人晋升为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3 横向联合,提供服务
市林业局与农业、气象、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建立了牢固的协作关系,积极开展跨行业、跨学科的边缘学科研究。其研究成果证明,辽西地区山杏、大扁杏的落花落果不只是晚霜冻所造成的,更多的年份是由于花期、果期气温的骤然变化,由昼夜温差过大所致。林业局及时向林农通报气象信息,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林农增收30%。
3 人才引领林业项目提档升级
3.1 开展培训、成效显著
每年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聘请过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的一批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讲授科学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抗旱造林技术,使广大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技术。与北京林业大学协作,进行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晋级国家级保护区的各项基础研究及可行性研究,与中科院生态应用研究所、沈阳农大林学院、辽宁师大共同进行辽西地区植物种植资源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2 建专家库,发挥正能量
为充分发挥林业专家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林业科技专家库”。2008年,凌源市政府从中选聘科技特派员5人;2009年,朝阳市政府从中选聘应急管理专家2人;2010年,辽宁省林业厅从中选聘1人为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
3.3 旗帜引领,凝聚力量
专业技术干部通过函授,电大,业大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通过退耕还林,三北造林,森林抚育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涌现出各类优秀人材,学科头羊,他们是人才队伍的旗帜、标竿。榜样的带动,旗帜的引领作用,使广大干部争先恐后,比学赶帮,共同提高、协手完成重大项目工程,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把项目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行政干部在扶贫攻坚及行政管理中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挥洒汗水,贡献青春,在管理中、人才中发挥聪明才智,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2015年以来,提高选用行政干部5人,为政府输出优秀人才3名。2015年以来先后有《辽西半干旱丘陵山区梨树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凌源地区林业圃地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及防治》、《辽宁省凌源地区油松人工林抚育与成效监测技术》和《大扁杏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分别获辽宁省林业厅科学技术一等奖。
3.4 科技下乡,历练人才
配合辽宁省林业部门实施了“万村千乡林业科技下乡”“百万林农科技致富”“林业科研供求对接科技服务林农”和“科技富民工程”等行动,结合凌源林业生产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办林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班150次,培训各类人才15000人。采取赶科技大集、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下乡为林农服务。在“百名专家进百村”活动中,选聘15名懂技术、会管理、热心肠的林业专家,与荒山造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面积较大的15个行政村对接,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开展技术服务,收到较为理想地效果,这些科技人才成为了科技服务的主力。
作者简介:张立钢(1973-),男,辽宁凌源人,本科,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