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外力·胡达瓦迪 牙森·吐尔孙
摘 要:棉花是新疆地区的优势作物之一,由于新疆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以及气候相对干燥等环境特点的影响,新疆棉区所产棉花的棉纤维柔韧度好,市场售价也要高于全国其他省份的棉花价格。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栽培时间、田间管理等方面,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细节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新疆棉区;高产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233114
1 尽早栽培,保证热量
1.1 合理选择棉花品种
不同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环境适应能力、抗逆性以及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差异。因此,要想提高棉花栽培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结合莎车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科学选择棉花品种。莎车县常用的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62号、中棉42号等。
1.2 适期播种
新疆棉区无霜期较短,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棉花生长后期容易因光热不足而使产量、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棉花播种应当坚持“适早播种”的原则。以莎车县为例,正常年份一般在4月上旬,地表气温达到10℃以上后即可开始播种,最迟在4月中旬之前完成播种工作。如果气温较低,可以适当延迟至4月下旬。为了预防苗期病害或是出现“高脚苗”,还可以在播种前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例如进行脱绒处理、药剂处理等,可以促进棉花种子尽快发芽和健康生长。
1.3 地膜覆盖
早春播种时地温较低,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地温,并且间接达到除草、控盐的效果。棉花播种工作结束后,立即进行地膜覆盖,直到5月下旬棉苗露出地表5cm左右后,可以揭掉地膜。通过实际测量发现,采用地膜覆盖的棉田地表温度要高于露地地表温度3℃左右。另外,莎车县部分地区的土壤有盐碱化现象,通过地膜覆盖,可以将土壤蒸发的水分再次还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碱化和干旱缺水问题。
2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
2.1 调整行株距配置
合理密植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对于增加棉花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收益起到了积极作用。行间距离和株间距离是衡量棉花栽培密度的2项重要指标,通常来说,植株数量应当控制在10~13万株/hm2之间,可以保证在棉花生长期,田间具备良好地透光性能和通风性能,提高叶片受光面积,促进棉花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2.2 综合调控塑群体
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肥调控。棉花在不同生长期所需的水分有一定的差别,浇灌时应当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禁止采用大水漫灌。另外,灌溉时还要注意做到水肥结合,为棉花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水分;化学调控,当棉花株高达到90~100cm后,应当及时采用化学调控,使棉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从而确保棉花植株的株型矮化,提高棉花产量;适时打定。通过去除顶端优势,可以使田间棉花植株的群体结构趋于合理和优化,也是提高棉产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3 节水灌溉,改善质量
3.1 膜下滴灌技术
棉花虽然本身是一种喜干旱的作物,但是整个生长期也需要一定量的水分供应。而新疆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短缺,为了满足棉花生长的用水需求,采用膜下滴灌新技术,既可以保证灌溉效果,同时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在棉花播种时,通过专用播种机实现铺滴灌带、铺膜和播种一条龙作业。通常每幅膜下铺设2带(指滴灌带)或3带。浇头水前,人工铺设支、辅管于地表并与干管相连接,毛管入口与相应的支管及配套设备连接。
3.2 水肥一体化技术
基于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农业特色,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新疆区棉花生产的重要技术。随水滴灌施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溶解于施肥罐水中,借助可控有压力的管道系统供水、供肥,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均匀、定时、定量滴灌,浸润棉花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棉花主要根系所在局部区域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4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机械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近年来,新疆莎车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棉花的种植、灌溉、施肥以及收获,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压力,而且对于提高棉花产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地方农技部門需要做好配套的指导工作,例如个别农户对一些新机械、新设备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够了解,需要农技站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确保农业机械设备应用于棉花栽培,为提升棉花产量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柯森保.剖析棉花高产典型探究技术操作规程──棉船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分类调查浅析[J].棉花科学,2015(3):131-133.
作者简介:阿布都外力·胡达瓦迪(1965-),男,维吾尔族,新疆莎车人,新疆莎车县喀尔苏乡农技站站长,大专,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