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初探

2018-01-19 18:14陈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陈琳

【摘 要】为适应新的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我在教学中初步建立了“双主共学”教学模式:注重科学严谨,培养良好习惯。教师启导激趣,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合作学习。正能量为抓手,师生共学成长。

【关键词】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共学成长

为了适应新的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我在教学中初步建立了“双主共学”教学模式:注重科学严谨,培养良好习惯。教师启导激趣,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合作学习。正能量为抓手,师生共学成长。

一、注重科学严谨,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教学实践中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把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作为自己始终遵循的教学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还是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才行,养成好的科学习惯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一次实验我总是提前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上要求孩子们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细心观察我做的演示实验,认真看书,记住实验步骤,做分组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爱护实验材料,耐心细致地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做完实验后,各组的同学帮助小组长清点、整理实验器材并交回。需要孩子们准备的材料,我总是提前通知,从一点一滴抓起,注意循序渐进,我所教学的班级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描述、学会了总结,养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启导激趣,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上《食物》单元的第一节课,我用了一个问题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一时答不上来。于是我让孩子们翻开书41页,认真地看书。通过看书,孩子们感知了此问题的奥妙所在,同时也获得有关食物的类别、营养以及和我们健康有关的知识,增强了学习热情。于是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抛出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经过激烈的讨论,解决了“青椒肉丝应算几种食物?”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让孩子们懂得了思考,加深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探究学习。

三、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合作学习

《导体与绝缘体》这堂课,我课前给5个实验小组的孩子们准备好了6份材料: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现存的电路检测器,木片、塑料片等21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然后,我给孩子们做了演示实验,实验中我要求孩子们先看书,说出实验步骤,由我进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看清楚实验的操作程序,并将实验步驟简要地写在黑板上,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接下来,我构建了一下合作学习情境:我将准备好的材料交给各实验小组的小组长,交代他们注意事项。实验小组共5个,每个实验小组正好5个孩子。小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先预测,然后安排2名同学将材料依次检测一次,安排另2名再检测第二次,记录员将预测、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最后各小组进行分析、统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并记录在记录表上。在孩子们实验前,我强调了实验步骤:预测、检测、再一次检测。在孩子们实验过程中,我深入各个小组,观察孩子们对材料的检测情况,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孩子们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评出了做得最好的小组,我表扬了各组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了个别小组的不足,对孩子们进行了表扬与鼓励。通过这个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我解决了教学难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多种物体的导电性;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得出那些是导体,那些物体是绝缘体。

四、正能量为抓手,师生共学成长

科学课的学习不仅需要孩子们认真观察记录、动手实验操作,还需要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由于孩子们存在的语言水平差异,理解中就存在深浅不一。因此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既照顾到了群体,又允许存在差异。既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又求得了共同提高。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我以鼓励性语言建构激励性评价方式,以正能量为抓手,促进着孩子们思维的发展。我也把眼光倾注到孩子学习中,感受到了童趣和欣慰。

我坚持以“课堂”为起点和核心,继续深化新型小学科学课的课例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双主共学”需要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尽情地感受、倾吐。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习,才能真正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共学”教学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