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筠
2017年11月10日,著名偶像笑星高晓攀自导自演的首部喜剧影片《兄弟,别闹!》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上映。90多分钟的电影,爆笑点达163个,创下票房新高。高晓攀是相声演员、主持人、影视演员等多栖明星,两次登上央视春晚,曾荣获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金奖。高晓攀出身普通,母亲王景芝早年下岗。为陪儿子一起奋斗,这位平凡妈妈忍痛与中年丈夫分居10年,每周乘坐长途中巴在保定与北京之间来来往往。每一条车辙就是一道深沉母爱,每一条车辙都在诉说母子俩荡气回肠的故事。王景芝以特殊的“母爱中巴”,托起了儿子的辉煌人生……
高晓攀1985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母亲王景芝是河北建筑集团水暖工,父亲高国旗系乐凯胶片集团的普通工人。高晓攀从小痴迷曲艺,8岁时父母将他送往保定少年宫学相声。时任保定歌舞团团长的冯春岭,觉得他是可塑之才,引荐高晓攀跟随自己的父亲、著名相声大师冯宝华学艺。
当时,冯宝华已从天津实验曲艺团退休,在天津定居。从1994年9月起,刚满9岁的高晓攀每逢星期天,就独自从保定坐长途中巴去天津学相声。为节省往返车费,王景芝和丈夫没有陪同儿子前往。保定距天津180公里,中巴车需行驶3个多小时。王景芝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每隔半小时就给中巴车主打一次电话,问儿子走到哪儿了。学完3个小时相声,高晓攀再独自坐长途中巴返回保定。整个往返期间,王景芝一颗心始终揪着,要打10多个电话。母爱伴随长途中巴从保定驶向天津,又从天津驶回保定……
高晓攀跟随冯宝华一学就是5年。悠悠5年间,王景芝的母爱伴随长途中巴,在保定与天津之间往返了上千次。1997年高晓攀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艺术学校相声科。
这时河北建筑集团合并重组,王景芝下岗,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为挣钱供儿子学相声,王景芝进入一家民营建筑公司做水暖工。
2000年高晓攀艺校毕业后,考入北京中国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然而每年学费高达1.5万元,远远超出了王景芝夫妇的承受能力。看着父母紧锁的眉头,懂事的高晓攀小声说:“爸妈,我已花了家里很多钱,不能再给你们添负担。这学我不上了,准备跟着流动艺术团去全国各地演出。”王景芝打断儿子:“不行,要是让你小小年纪就随草台班子四处流浪,我和你爸会懊悔一辈子!”
高家祖上立下规矩: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穷死不向外人借钱。为了儿子,王景芝与丈夫破了戒。2000年9月,高晓攀怀揣父母艰难筹借到的1.5万元钱,顺利进入中国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就读。学艺术很烧钱,除了学费,高晓攀每年的生活费、住宿费、资料费、演出服装费等等,也是一笔巨大开支。高国旗薪水微薄,为负担儿子,王景芝同时打三份工:她早晨5点起床,去某社区扫院子;吃过早饭,她赶赴建筑工地做水暖工;晚上则在一家超市当理货员。高晓攀深知父母的艰辛,学习格外刻苦,专业成绩在全校遥遥领先。他几次与名家同台演出,被誉为“相声新星”。
2003年,高晓攀以优异成绩从中国戏剧学院毕业了。当时相声市场不景气,加上高晓攀缺乏人脉资源,根本没有机会登台说相声。为了生存下来,高晓攀被迫四处打工。他在西单商场做过服装导购,在798艺术区当过油漆工,还去婚庆公司客串司仪……每挣到一笔微薄薪水,他除留下200元生活费,其余全交给父母还债。那时他舍不得租房子,经常拎着行李箱去这个朋友出租屋挤一晚,在那个同学家打地铺。这位相声新星居无定所,没有固定收入,在京城流浪。
2004年9月,东单一家餐厅开张,请高晓攀主持开业仪式。本来说好有50元报酬,可餐厅老板声称预算超支,给了高晓攀一只北京烤鸭抵工钱。父母还没吃过北京烤鸭,高晓攀决定中秋节带回家给父母尝鲜。担心烤鸭变质,高晓攀用绳子将烤鸭吊到通风的窗棱上。每晚睡觉醒来,他第一件事就是睁开眼,看烤鸭还在不在。
9月28日中秋节,高晓攀回保定看望父母。他将烤鸭交给妈妈,含泪说:“妈,儿子没能力给您买贵重礼物,只能送一只烤鸭,这还是别人抵的工钱。儿子有愧呀!”王景芝揽儿子入怀:“晓攀,你这份孝心,这只烤鸭,足够温暖妈妈一辈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王景芝和着泪水,将烤鸭咽进肚里……
转眼高晓攀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1年了,如果继续从事与相声不沾边的工作,专业就荒废了。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2005年春天,高晓攀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朝阳区文化馆组建了北京青年相声剧团。他带领同事深入社区、学校、医院演出。因青年相声剧团不计报酬,不挑演出场所,且台风青春活泼,很快在北京站稳脚跟。
高晓攀及青年剧团的脱颖而出,引起了某同行老先生的嫉妒。对方排挤、孤立高晓攀,让他滚出北京相声界!2006年3月,青年相声剧团被迫解散。雪上加霜的是,因连续两个月拖欠房租,当晚高晓攀被房东赶了出来。他拖着行李箱,一个人沿着鸦儿胡同往长途汽车站走。天亮了,高晓攀登上了回保定的车。
回到家,高晓攀扑在妈妈怀里哭了两个小时。王景芝心碎了:“儿子,别去北京了,在保定找份工作吧。”高晓攀攥紧拳头:“我不甘心。我8岁学相声,一家人的每个脚印里都盛满眼泪和艰辛,如果现在放弃,以前所有努力就白费了!”王景芝脑海里顿时迸出重大决定:与丈夫分居,去北京陪儿子一起奋斗!
王景芝时年46岁,高国旗与她同龄。年輕时夫妻俩从没分开过,现在为了儿子竟面临分居!王景芝觉得愧对丈夫。高国旗安慰道:“晓攀的事是咱家最大的事,你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爸妈。”
2006年3月19日,王景芝离开保定,陪儿子来到北京。高晓攀在丰台区租了一间11平米的平房,他和妈妈睡铁床的上下铺。为了生存,王景芝每天挤公交出门找工作。一番奔波,她进入某家政公司上班。高晓攀每天背着艺术简历,去一家家文艺团体推销自己。不久,高晓攀成为北京某曲艺团一名编外演员。
王景芝每月工资1800元;高晓攀没有底薪和奖金,只有演出才有收入,每月到手的钱比妈妈还少。母子俩住在低矮漆黑的出租屋里,王景芝经常花两块钱买回一个鸭架,用豆腐白菜炖一大锅,就是母子俩难得的美食。有了母亲陪伴,高晓攀冰冷的北漂岁月多了几分温情。
因保定家中还有丈夫和年迈公婆,王景芝每周一至周五在北京打工陪伴儿子,星期五傍晚坐长途中巴回保定。没有女人的家乱得一团糟,王景芝一进门就忙着整理家务,擦拭灶台、抽油烟机……那两天里,王景芝给丈夫和公婆蒸两锅馒头,包200个水饺冻到冰箱里,再于星期天傍晚坐长途中巴去北京。王景芝晕车,经常坐一路吐一路。
妈妈每星期乘坐长途中巴,在保定和北京之间来往奔波,几多艰辛与疲惫!每一条车辙,就是一道深沉母爱;每一条车辙,都在诉说母子俩荡气回肠的故事。高晓攀亲切地称之为“母爱中巴”!
2007年6月,曲艺团赴郊区演出。因团里的班车坐满了人,高晓攀只得花钱租了辆旧QQ车,还顺便捎带几个演员。途中团里的车闯红灯突然急刹车,高晓攀驾驶的QQ车追尾了。他只得独自驾车去汽修厂,共花了5000元。第二天,高晓攀找相关领导报销修车费,对方回应:“追尾你得负全责,和团里没关系。是你自愿租的车,又没人逼你。”
5000元,对那时的高晓攀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这时,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同事,声称车祸导致自己轻微脑震荡,向高晓攀索要医药费。回到出租屋,高晓攀黯然对母亲说:“上天为什么总是拿弱者开刀?他们为什么这样欺负我?”了解到事情的前前后后,王景芝忍痛安慰儿子:“晓攀,你之所以遭受不公正待遇,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要活得有尊严,就必须自强自立。别难过了,别人负我们,我们不能负人。”两天后,王景芝取出全部积蓄,又让丈夫打来一笔钱,支付了修车费和对方的医药费。
不久,高晓攀与妈妈商量:“我要做强者,想离开曲艺团创业。”王景芝沉默片刻:“妈支持你。”
2007年冬天,高晓攀与表弟尤宪超、金霏等几个青年相声演员,组建了自己的相声团体。高晓攀集思广益,给社团取了一个贴近百姓生活,喜感十足的名字——“嘻哈包袱铺”,他出任掌柜兼演员。创业伊始,缺乏启动资金。王景芝与丈夫将保定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支持儿子创业。很快,“嘻哈包袱铺”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张了。
高晓攀与伙伴们将第一场演出定位为汶川大地震义演。2008年5月16日,“嘻哈包袱铺”首场演出在海淀拉开帷幕。令人欣慰的是,当天来了86名观众。高晓攀在舞台表演完最后一个节目后,激动地冲到后台,使劲用拳头捶墙:“太棒了,太出乎意料了!”高晓攀将当天的门票收入、企业捐款及出售“嘻哈包袱铺”T恤的款项,共计1.5万元,悉数捐给中华红十字会。为此,“嘻哈包袱铺”在业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然而,因没有大腕助阵,加上缺乏原创作品,“嘻哈包袱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嘻哈包袱铺”发工资,高晓攀与同事们一样,也只拿到几十元钱工资。
为省钱支撑“嘻哈包袱铺”正常运转,王景芝每月挤出1000元工资给儿子,母子俩经常靠馒头咸菜果腹。“嘻哈包袱铺”不能垮!为杀出一条血路,高晓攀带领同事们结合时代元素和社会热点,自己构思创作相声段子。他们原创的《新白娘子传奇》《狂人日记》等相声作品,颇受80后、90后热捧。与此同时,高晓攀还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先生为干爹,全方位提升自己。
2012年11月,高晓攀与搭档尤宪超表演的相声作品《救,不救?》,勇夺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金奖、职业组最佳作品奖;同年,他荣膺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新人奖,并当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人物。德高望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评价高晓攀:“晓攀才华横溢,表演风格诙谐幽默,展现了80后青年相声演员的风采!”亿万粉丝将他誉为“最帅气的相声演员”,纷纷为他点赞。
2015年2月18日除夕之夜,高晓攀搭档艺术家冯巩,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他们表演的小品《小棉袄》,成为经典之作。至此,高晓攀成了家喻户晓的相声红星,“嘻哈包袱铺”走向全国。此后,高晓攀商演不断,并几次率领“嘻哈包袱铺”演员赴欧洲、美洲演出。儿子已全方位成熟了,王景芝决定退出他的生活。
2015年10月,高晓攀与京城某医院护士付饶组建家庭。婚后,高晓攀与妈妈商量:“您和爸爸为我吃了很多苦,忍受10年分居之痛。现在我有条件了,想在北京买套房子,让你们过来养老。”王景芝拒绝了:“你有自己的家庭,妈妈该退出你的生活了,再搅和在一起,会影响你的幸福。”
11月3日,王景芝告别儿子儿媳返回保定。从保定到北京160多公里,中巴要运行两个多小时。整整10年,王景芝乘坐长途中巴从保定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保定,往返数百个来回,总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母爱中巴”,见证了他们别样的母子深情。但母子俩都知道,虽然“母爱中巴”暂时停运了,但妈妈将来还是会来北京看望儿子一家,“母爱”这辆亲情车,永远都不会停运。
妈妈返回保定后,高晓攀经常与妻子回去看望二老。他给妈妈买包、衣服和鞋子,送给父亲打火机、皮带,还带父母去国外旅游。儿子事业有成,又是大孝子,王景芝和丈夫每天开开心心,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晚年生活幸福溫馨。
2017年11月10日,高晓攀自导自演的首部影片《兄弟,别闹!》,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上映。当天,王景芝给儿子发短信:“晓攀,电影我看完了,拍得很棒,妈为有你这样的儿子骄傲自豪!”高晓攀秒复:“妈,您虽文化程度不高,又早早下岗,但在我心中是最伟大的母亲。您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我爱你,妈妈!”看着儿子暖心的短信,王景芝百感交集,眼里溢满幸福热泪……
编辑/涂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