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浅表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1-19 05:1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8期
关键词:浅表表皮囊肿

王 蕾

(苏州市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9)

浅表表皮样囊肿在临床较为多见,临床又将其称为角质囊肿、表皮囊肿等,因为患者的囊肿部位多会存在黏稠的干酪样角化物,因此能够和正常的组织做出区分,而基于该病发生后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我们应该及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但是准确的治疗应该基于相关的诊断依据之上,所以本次我们着重分析高频彩超应用于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情况,目的在于总结经验,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20例疑似浅表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高频超声诊断;研究开始前已经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了研究概况,入选者均为知情且同意参加研究者。20例患者的年龄为16~78岁,平均年龄为(36.25±2.03)岁,其中男12例、女8例,患者均在不同部位出现肿块,且伴随有不适和痛疼感,因此来我院实施检查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均实施高频超声诊断,首先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探头频率设置在5~12 MHz之间,并指导患者保持在平卧位,当然根据患者的肿块位置不同,也可以指导其保持在坐位、或站立位;继而将患者的肿物充分暴露,使用直接扫查法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肿物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同时在彩色高频率状态下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后方回声情况、内部回声等,同时将相关诊断资料进行整理分析[1]。此后对患者实施实验室病理学相关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高频超声诊断结果,即分析其属于炎症包块、皮脂腺瘤、或脂肪瘤等,并对诊断结果做出统计;(2)统计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结果,并和超声诊断情况做出对比,统计其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整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统计,用x2检验;检验所得P值,满足P<0.05则认为差异明显。

2 结 果

2.1 高频彩超诊断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检查,其中浅表表皮样囊肿占比最高,其次为炎症包块。见表1。

2.2 高频彩超诊断准确率

实验室病理检查将16例患者诊断为浅表表皮样囊肿,超声则检查出15例,即1例出现误诊,其诊断准确率为93.75%。

表1 高频彩超诊断结果(n,%)

3 讨 论

浅表表皮样囊肿在临床较为常见,因为浅表组织包括了肌肉、纤维、脂肪等组织,因此在受到损伤、炎症等刺激的情况下容易发现囊肿;囊肿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出现不断增殖、生长的现象,最终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临床应该注重对其实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2]。本次我们针对高频超声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浅表表皮样囊肿占比最高,且和其他类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和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对比,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3.75%。而高频超声能够获得相应结果的机制则表现在,其对于患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扫查,能够获得稳定、且清晰的图像,最终对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做出特异性区分,临床可及时根据病变情况对患者做出诊断,同时超声的操作十分简单,只需要患者的简单配合即可完成操作,因而适用于临床重复的诊断和使用[3];最终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基本可获得较高的符合率,因此具有应用价值。而本次研究的病例数选取相对较少,因此尚未将高频超声的优势做出全面的分析,故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实施深入、广泛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加详尽的资料。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浅表表皮样囊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因此应用价值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1] 刘友员,陈虎军.浅表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4):454-455.

[2] 吴国柱,红 华,汪 东,等.体表高频超声对表皮样囊肿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7):1126-1129.

[3] 许昌凤,张 瑞,盛桂梅,等.高频超声对手及足部浅表良性肿块的诊断价值与误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2):56-59.

猜你喜欢
浅表表皮囊肿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