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娟,蔡丽威,李维会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内二科,吉林 松原 138000)
本次研究,选取了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46例患者,作为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研究的对象,分组比较不同药物的治疗情况,选取适合疾病治疗的最佳药物,研究内容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罹患为肝炎疾病的患者46例进行研究。经过医生的详细疾病诊断,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26、20例;患者年龄处于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4.8±2.4)岁;将上述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因此具有着临床疗效研究的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在疾病诊断完毕后,医生需要嘱咐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要多食用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多量多餐,且每天需要进行身体锻炼。之后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了两组。其中的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疗法:患者每天需要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维E,服用的剂量分别为450、120、300毫克,分为三次服用。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的治疗手段之后,再次服用的汤剂-肝痞降脂汤。该药方的药物组成部分有:30克的垂盆草、瓜蒌壳、茵陈、水飞蓟,15克的郁金、白术、生山楂、泽泻,9克的胆南星、柴胡、草决明,以及6克的红曲。加水熬煮,每天服用一剂,服用的剂量为200毫升。
所有患者经过连续1个月的治疗,详细记录与对比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的患者,分别经过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疾病预后干预之后,疾病的各项症状较之于治疗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好转与改善,同时对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可知两组患者的指标均出现了下降,其中观察组的数据结果更具优势,因此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做以比较,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炎疾病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肝炎疾病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s)
组别 n 谷丙转氨酶(U/L) 谷草转氨酶(U/L)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 总有效率(%)观察组 23 39.7±19.8 37.5±18.6 4.1±1.8 1.3±1.1 22(95.65)对照组 23 66.4±21.3 48.1±17.0 5.7±1.9 2.2±1.5 17(73.91)x2/T 4.4031 2.0174 2.9318 2.3204 4.2125 P<0.05
在现阶段,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最常用的疗法是西医药物干预,但是控制效果不佳,因此可以应用中药配合西药的手段,治疗患者该种肝病[2]。
在中医的该疾病诊断中,可知其属于肝胀、痞症等范畴,该病多是由于患者饮食不健康,肝气郁结,导致身体出现了痰浊湿热、毒素瘀滞等情况,最终患有此病。因此在治疗中,需要应用中药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使得病灶部位可以实现疏肝、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的作用,因此使用肝痞降脂汤可以充分的发挥出中上述作用。在该方剂中的茵陈等药,具有着良好的祛湿、清热解毒的作用,草决具有着降低肝火的效用,山楂则可以促进患者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所有药材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充分的发挥出显著的疾病治疗的效果。此外,在该病的预后中,患者再联合应用西药,对于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脂功能的正常化,有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
在本次的研究中,即就有23例观察组的患者,应用了上述两种药物的治疗,结果表明该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巨大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西药,以及肝痞降脂汤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因此可以在临床该疾病的治疗中,不断地推广应用。
[1] 郑 惠.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36-137.
[2] 杨 旭,张红君,赵 毅.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