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晖 高建忠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 101100 2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笔者运用中医经典方剂辨治水痘2例,实录如下。
褚某,女,26岁。2015年11月16日初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1天前身出现水疱,伴有瘙痒,口服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效果不显来诊。现体温37.5℃,偶有头痛,口干多饮,时冷时热,小便黄,乏力,纳呆,汗出,咽痛,大便不成形。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绿豆大小红斑、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血常规:单核细胞比率9.74%,单核细胞0.47×109/L。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辨证属太阳少阳证,方用柴胡桂枝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白芍、黄芩、炒莱菔子各12g,柴胡15g,茯苓、猪苓、泽泻各9g,生白术6g。4剂。颗粒剂,日1剂,水冲服。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2015年11月20日二诊:无新发水疱,原水疱部分结痂,无瘙痒,体温36.8℃,疲乏,口干,纳差,偶有咳嗽,有痰色白,难排出,舌淡、苔薄白,左脉沉、右脉弦。证属阳虚水饮,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3g,制附子、泽泻各6g,细辛2g,干姜、五味子各1g,炒莱菔子、僵蚕、炒苍术各12g,蝉蜕9g。3剂。服法同上。药后水疱完全结痂,诸证消失,遂停药。
代某,女,28岁。2016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诉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随后全身出现水疱,伴有瘙痒,未经治疗来诊。现体温正常。专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散在多个绿豆大红色水疱,周围有红晕。血常规:单核细胞比率8.80%,嗜酸性粒细胞0.02×109/L、c-反应蛋白11.00mg/L。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辨证属湿热,方用三仁汤加减:炒苦杏仁、桂枝各9g,豆蔻、姜厚朴、姜半夏、通草、淡竹叶各6g,生薏苡仁、滑石各18g,茯苓、猪苓、泽泻、生白术、炒莱菔子各12g。3剂,颗粒剂,日1剂,水冲服。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2016年11月24日二诊:无新出水疱,面部水疱结痂,躯干部部分结痂,舌部黄豆大小溃疡1个,伴有疼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尺滑。证属脾胃湿热,方用泻黄散加减治疗:藿香、炒鸡内金各12g,防风、白芷、生甘草、黄连各3g,北柴胡、黄芩各9g,连翘、蒲公英、茵陈、败酱草各15g,淡竹叶、豆蔻各6g,莲子心1g,滑石18g,通草5g,薄荷4g。3剂。服法同上。2016年11月27日复诊:水疱全部结痂,舌部溃疡愈合,临床痊愈。
2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病毒感染所致的水痘病。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案1初诊时忽略了患者脉沉、便溏的阳虚症状,二诊时虽然水疱部分结痂,但疲乏、纳差等症状明显,若初诊时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1]温阳散寒合五苓散利水渗湿可能收效更好。案2患者体质壮实,使用温病方三仁汤加减,二诊时舌部溃疡疼痛明显,方随证转,使用钱乙泻黄散加减,溃疡水痘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