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翊
(陕西省绥德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陕西绥德 718000)
建设规模化家庭养猪场的养殖企业,在完成选址和土地平整等工作后,经常会邀请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针对大部分养殖场(户)初涉养猪行业、缺乏养殖经验的特点,依据相关理论和成功经验,笔者对猪场规划设计的内容予以概括总结,供同行参考借鉴。
养殖模式不同,需要猪舍的类型和面积不同。为了保障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安全和生产的连续稳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多建议养殖场(户)采用工厂化流水线自繁自养养殖模式,实行分阶段(空怀妊娠期、分娩哺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饲养流程、“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我国规模化家庭养猪场的主要养殖模式是自繁自养,常年存栏经产母猪数量30~100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的管理和饲养人员,可能配备几名雇工,但没有固定的专职技术人员或技术场长。针对具体建设的猪场,饲养规模的确定应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可利用场地的大小。陕西省农业厅《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技术手册》指出,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1头基础母猪需55~65 m2土地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可利用场地足够宽余,可以考虑分期建设,但规划设计必须一次性到位。二是养殖场(户)的投资能力。应综合考虑猪场建设和引种、饲料等投资,既要考虑猪场建设基础设施部分的投资,还要考虑引种、饲料、防疫、工人工资、环保等后续费用的投入[1]。
养猪场建筑设施按其使用功能要求可以划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功能区之间相对独立。猪场的布局应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和关系,正确安排其位置、朝向、间距,同时要兼顾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因素。要求猪舍场地尽量开阔整齐,地面平坦或稍有缓坡,便于安排建筑物。按照猪舍朝向应满足光照、通风、排污和夏季主导风向的要求,一般猪舍长轴的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西)30度以内为宜。这决定大部分猪场从北向南依次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产区内猪舍设置由北向南依次为:公猪舍、母猪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或相邻两舍建成一排)。两排猪舍前后间距大于8m,左右间距大于5m。辅助生产区(饲料加工贮藏)设在生产区中部一侧,这样可以缩短饲喂距离,同时一般能将运回的饲料和原料设置在围墙外装卸。场区东南部设有出猪台。养猪场四周设围墙,大门处必须设置车辆消毒池。
根据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物质保障条件、近几年生产记录和相关信息资料等,科学确定建设猪场未来的工艺参数。猪场各类猪群组成依据工艺参数可以按照下列方式计算。种公猪数=基础母猪数×公母比例;后备母猪数=(基础母猪数×更新率×饲养日)÷365;各类(包括空怀、妊娠、分娩)母猪数=(基础母猪数×年产胎次×饲养日)÷365,后备母猪数=基础母猪数×更新率;各类(包括哺乳、保育)仔猪数=周产仔猪头数×窝产活仔猪×成活率×饲养周数;生长育肥猪数=周产仔猪头数×成活率×饲养周数。计算以上各类猪群所需圈栏时,还应考虑猪群周转时进行空栏消毒和维修,推算方法为:存栏猪群数×(饲养日+消毒维修日)÷饲养日。根据标准化养猪设备固定尺寸和各类猪群占栏基本要求(公猪7~9 m2/头,后备母猪2 m2/头,生长育肥猪1.2 m2/头),就能推算出各类猪舍需要的面积[2]。猪舍建筑形式多采用有窗双坡屋顶式,限位栏、分娩床和保育床在猪舍内一般采用循环三通道双列式,跨度一般为8~8.5m,其他圈栏在猪舍内一般采用单通道双列式,跨度视地形可以设置2m左右。每栋猪舍长度视养殖规模和整体规划而定。
工厂化流水线自繁自养养殖模式的规模化家庭养猪场是现代化大型养猪场的缩影,其规划设计同样涉及建筑、环保等多个学科,必要时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点,力求合理完美。但也应因地制宜,不必过于苛求。依次确定上述4项内容并形成方案,是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比较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养殖场(户)在建设过程中不要随意变动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利于提升猪场生产效益。
[1]曹小桂,蔡新园.规模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6):86.
[2]杜敏凤.适度规模猪场的规划设计 [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