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鑫 傅胜才 彭英林 江为民 李继仁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31;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中国已发展成养猪大国,专业化、集约化、工厂化养猪加速了养猪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猪病变得复杂。在当前国内消费者追求猪肉品质、欧美国家通过动物福利对中国猪肉出口设置贸易壁垒等情况下,亟需探讨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原理,通过搜索、浏览《中国知网》“养猪”主题之下的96 661篇文章标题(符合搜索范围的才查看,必要时下载后再摘录;这些文章所涉内容发生的时间为1960年1月至2017年9月①对于当年文献涉及的内容发生在上一年或n年(n为自然数),则归并到上一年或n年。浏览标题时不在主要范围或内容重复的不纳入研究),从猪场管理、猪病防控、猪场建设、生猪价格和政策法规等视角,筛选、提炼和归纳相关内容,旨在挖掘近60年中国养猪业发展过程中隐含的动物福利,为探索可持续的养猪模式提供大量确凿的论据。
中国猪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时不刻都在关注国外养猪动态,力求借鉴先进的养猪技术或引进设施设备,以加快自身发展。以下就是(报道的)影响中国猪业发展的国外养猪的主要信息。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利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土地生产饲料或放牧,还利用青储饲料、干草及食品工业副产品养猪;猪舍一般有8~12个猪栏,每栏50~80头猪;仔猪2月龄断奶,饲料煮熟后喂猪;年底全国生猪总数为543.5万头(1960年)。古巴全国生猪总数200万头,猪的品种较多,有长白猪、波中猪、杜洛克、泰姆华、巴克夏和约克夏,养猪设备很好,饲料充足且猪群自由采食(1963年)。
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猪场改建成各种规模的养猪联合企业,实行工厂化养猪,高度集约化地进行繁殖和育肥(1972年)。美国、西德开始发展密闭式工厂化分隔栏养猪,美国的出栏肉猪品种主要是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丹麦生产出猪用斗式储料、自动喂料设备。日本生产出全自动、料仓式储料的喂猪设备和刮板除粪设备。当时全世界按人口平均养猪最多的国家是丹麦1.77头/人,按耕地面积平均养猪最多的国家是荷兰0.5头/亩(1975年)。罗马尼亚建成大型机械化养猪场36个,年出栏育肥猪3~30万头;同时建有多个饲料加工厂,生产配合饲料。匈牙利建成大型机械化养猪场284个。日本饲养的猪种主要是引进的长白猪,取代了之前的中约克夏和巴克夏;仔猪断奶日龄为60天,猪人工授精普及率为20%(1976年)。美国猪场10年内从150万个减少到75万个,英国猪场从12万个减少到6万个。罗马尼亚机械化养猪饲料实行全国统一饲料配方,饲喂方式为干料、稀料和干拌料。全世界养猪总数达6.855亿头。养猪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前苏联,各有5 600万头以上(1977年)。前苏联建成76个国营养猪联合企业,其中21个年出栏10.8万头、7个年出栏5.4万头、12个年出栏2.4万头、36个年出栏1.2万头。保加利亚拥有149个农业工业联合企业、9个工业农业联合企业,每个企业平均拥有耕地37.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和甜菜,最大的机械化养猪场年出栏10万头(1978年)。美国猪的饲养方式有3种:全封闭式猪舍工厂化养殖,年产万头以上;半封闭式猪舍养殖,母猪50~60头,年产肥猪1 000头左右;全开放式养殖,在草场或牧场设置围栏、简易猪棚、自动料箱和自动饮水器,年产肥猪8 500~9 000万头,生产1头100 kg的肥猪需要165~180天,1 kg活重耗料约3.2 kg(1979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多数(58%)猪场仍然是露天圈栏、简易猪舍(敞棚)和有混凝土地面的夏季营舍;放牧饲养(30%)采用移动式产仔房、木板地面育肥猪舍和自动食槽,应用干料饲喂法。丹麦生猪存栏1 020万头,猪肉主要(65%)出口到英国。日本养猪户数不断减少,猪的饲养量反而增加到999.8万头(1980年)。美国利用太阳能加热猪圈、干燥饲料。荷兰育肥猪舍采用机械通风和部分集中供热装置,混凝土条形地板,宽10 cm、间隔2 cm。法国以农户小规模养猪为主,生猪存栏1 200万头,猪肉年产量160万吨,每年另需进口国外猪肉30万吨左右(1982年)。丹麦采用开口式屋脊出风口的自然通风猪舍。法国采用(金属、限位)母猪分娩栏、母猪栏(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种猪栏的后果)、饲喂栅栏和幼猪网上饲养栏;生产合成赖氨酸、饲用豌豆用作猪饲料,黄豆从巴西进口,全年养猪1 300万头(1983年)。联邦德国主要依靠(40.19万户)养猪户养猪2 373.7万头(1984年)。芬兰用造纸厂废液生产(猪)饲料(1985年)。日本中小型养猪户数增加,每户养母猪30~200头、公猪2~10头,年上市商品肉猪500~3 000头。瑞典生猪存栏230.9万头,猪肉产量25.4万吨,在全球率先颁布禁令,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促消化和促生长剂(1986年,中国在30年之后的近期才采取强制措施)。意大利工厂化猪舍每栋的跨度有3种,即18 m、21 m和36 m,猪舍长度有4种,即60 m、90 m、110 m和180 m;猪舍建材是轻质发泡水泥板、保温塑料和铝合金材料。丹麦年产肉猪增加到1 500万头。英国拥有繁殖母猪84万头,年产肉猪1 500万头左右。全世界猪的总数近8.4亿头,亚洲占48.8%(1987年)。美国猪的品种结构为杜洛克41%、汉普夏18%、大白猪17%、切斯托白猪12%和长白猪5%。前苏联为大白猪87.09%、乌克兰草原白猪2.17%和长白猪1.27%。丹麦为大白猪42.86%、长白猪35.52%、杜洛克18.47%和汉普夏3.15%。西德年底存栏猪2 400万头。日本推行仔猪断尾(侵害猪的福利)以预防相互咬尾(1988年)。前苏联年产商品猪7 780万头,其中个体饲养占1/3、国营和集体饲养占2/3;工厂化猪场600多个,最大规模为年产商品猪21.6万头;猪舍基本上是大跨度4列式,门窗为双层玻璃,冬季有暖气;采用机械通风换气、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机械输料到储料箱任猪自由采食,猪栏都有漏缝地板,猪舍中部设50~80 cm宽的排粪沟有盖板,采用刮板式或水冲式除粪(1989年)。
20世纪90年代,因集约化猪场投资费用高昂,户外养猪在英国、丹麦等欧洲国家部分地区悄然复苏,即在户外空地建移动式猪栏,地板垫沙或碎草,以木板、秸秆、帆布等作为建材。西德给母猪料增添胡萝卜和维生素E以促进母猪多产仔,英国在饲料中添加柠檬酸促进仔猪增重。美国出现“神秘猪病”——母猪疑难繁殖综合征(限位栏源头引起的“报应”出现):怀孕母猪失去食欲、妊娠106~112天时早产或流产,患病母猪产仔数减少,受害仔猪呼吸加快、一次暴发历时2~3个月(1990年)。美国在母猪妊娠35~70天期间普遍运用超声波探测器进行诊断(1991年)。日本猪场采用沉淀池和固液分离机械处理粪污问题(1992年)。荷兰家庭猪场的机械设备好、自动化程度高(1994年)。美国采用“一条龙育肥方式”的猪场占猪场总数的72%;半开放式猪舍占60%、全封闭式猪舍占30%(1995年)。美国存栏生猪5 961万头,全年上市商品猪10 112万头,配合饲料和饲养管理都由计算机控制,仔猪一般断奶时间为28日龄,活猪和猪肉主要出口国是日本、墨西哥和加拿大,主要进口国是丹麦和加拿大(1996年)。美国日益关注工厂化集约化养猪粪污(氮、磷、重金属等)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1997年)。日本运用快速养猪技术(侵害了猪的福利),从小猪出生至出栏只需6个月左右,体重可达110 kg以上。全世界有7亿零8 400万头猪,按生猪出栏率排名前三的是丹麦184.14%、法国177.68%和日本166.17%,世界平均值116.52%(1998年)。日本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不久后中国开始效仿)。欧盟委员会准许使用的抗生素只有黄霉素、泰乐菌素、莫能霉素钠、阿伏霉素、盐霉素钠和卑霉素(1999年,欧盟开始重视抗生素问题,但中国当时还没有)。
21世纪初期,日本将仔猪分群并按5个阶段饲养;计算机控制自动上料、饮水、调节温度和清除粪污。美国生猪存栏5 934万头;母猪按4个阶段饲养(配种前期、配种后期、怀孕后期和泌乳后期);肉猪上市体重从100 kg提高到114 kg(2000年)。瑞典禁止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作饲料添加剂,代之以寡聚糖、酶制剂等无公害添加剂;禁止给猪剪牙和断尾(关心猪的福利),规定平均每2.2头猪或10.5头肥猪必须具备15亩农地用来消纳粪污(2001年,关注环保问题)。美国生猪存栏小幅减少至5 890万头(2002年)。德国大力推广生态养猪(中国在若干年后才推介),由传统的栏舍圈养向草地放牧转型。全世界猪肉总产量9 577.9万吨(2003年)。瑞典禁止死猪的肉骨粉用作饲料;除短期情况外,不准限位饲养母猪(意识到限位栏问题的严重性),所有猪群地板铺垫草,饲养环境满足猪的行为习性,禁止断尾。英国动物福利协会提出动物应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伤害和疾病痛苦、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表达天性的“五大自由”(2004年)。丹麦高度重视猪种改良,采用无特定病原菌方法进行种猪育种;饲料以谷物为主,严禁添加促生长剂或生长激素以保证猪肉质量(2005年)。英国立法规定养猪必须给猪配备玩具(满足猪的福利)。加拿大饲养母猪108万头,生猪存栏1 490.74万头,出栏1 964.7万头,猪肉产量178万吨;主要出口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俄罗斯和韩国(2006年)。美国养猪业形成3种成功的经营模式:独立自营,仅养断奶至出栏的生长育肥猪;合同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确定某时某价格提供固定数量的断奶仔猪;公司经营,由各股东共同投资组成公司,各猪场之间不断联合或兼并,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2007年)。丹麦成为世界“养猪王国”,主要特点是拥有知识型农民(大学5年的毕业证,这对中国农民来说还渺茫得很)、科学育种(培育世界一流猪种)、科学饲养、科学防疫与环保(2008年)。美国养猪业连续25个月份亏损,主要原因是饲料原料大幅涨价和供应过剩(2009年)。丹麦7 800个农场年出栏活猪2 700万头,依然是全世界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该国率先用DNA技术选育种猪(2010年)。美国猪舍配有独立料塔、自动饲喂和环境控制系统;因猪粪不准露天储存(意识到环保问题)而用猪舍地板下3 m深的蓄粪池储存,每年清除1次。英国有40%的猪采用户外饲养;严格控制用人类的剩饭剩菜饲喂生猪,以避免口蹄疫和猪瘟等重大疾病暴发。法国养猪业转向适度规模(150~200头基础母猪)养猪,猪舍普遍采用空气过滤系统。瑞典1 200个猪场有100家倒闭(2011年)。欧盟的养猪模式是规模化饲养与散户饲养并存(2012年)。德国猪肉产量400万吨,每人年均消费猪肉40 kg(2013年)。丹麦猪舍建设是墙体用水泥预制,现场吊装(猪舍装配式建筑新技术出现),外墙有夹心保温层。美国创新养猪技术,给不同阶段生猪每周1个饲料配方,通过营养技术减少浪费及粪氮排放量;猪粪成为美国农民重要的肥料来源,1年饲养2 500头育肥猪的猪粪价值有几万美元(中国将猪粪制成有机肥销售);每年秋天从猪舍地板下的深池抽取粪污,集中对农田深耕施肥,解决了粪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美国30个州的养猪场出现猪流行性腹泻(PED),导致数百万头小猪死亡。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自繁自养猪场出现新的PED。俄罗斯西部9头野猪死亡,剖检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拉脱维亚3头野猪和3头家猪检出非洲猪瘟病毒(2014年)。法国猪舍采用刮粪板、水泡粪、先干湿分离再生物处理的方式,少数大型沼气池发酵猪粪生产沼气发电。丹麦对猪场临近区域的最大臭气排放浓度制定了法规:城市地区5 OUE/m3、房地产开发区或直径200 m包含7户以上居民的区域7 OUE/m3、单个住户15 OUE/m3(2016年,中国随后划定畜禽禁养区)。欧盟禁止对仔猪使用高剂量氧化锌(2017年)。
猪的健康也是猪的福利范畴。当中国养猪业发展较慢的时候,猪患病少,侵害的福利也就小;发展较快的时候,因集约化工厂化限位栏饲养、饲料工业发展带来的饲料营养成分缺乏或过量、中毒病等,猪患病种类增加。
20世纪60年代,猪舍简陋,饲料种类少、煮熟饲喂,猪病12种,有猪喘气病、寄生虫病、痢疾、猪溴化物中毒(1960年),猪丹毒(1961年),猪饱潲病、胃肠炎、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母猪胎衣不下(1962年),猪瘟、猪水肿病(1963年),猪风湿性瘫痪(1965年)。
20世纪70年代新增8种(累计20种):猪口蹄疫(1973年),猪肺疫(1975年),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酸中毒(1976年),链球菌病、传染性水泡病、钩端螺旋体病、母猪难发情或发情不明显(1977年)。
20世纪80年代新增51种(累计71种):猪饲料黄曲霉素中毒、猪酒糟中毒、猪氟乙酰胺中毒、猪支原体关节炎、猪尿道结石病、猪嗜血杆菌病、猪弓形体病(1980年),猪咬尾、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铜中毒、亚硝酸盐中毒(1981年),维生素D缺乏症、猪应激综合征、有机磷农药中毒、马拉硫磷急性中毒(1982年),集约化猪场出现的母猪流产/死产/产出胎儿死亡、猪布氏杆菌病(1983年),猪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病、猪白肌病、猪乙型脑炎、猪荞麦疹、食盐中毒、猪(饲料)霉菌中毒、母猪难产病、僵猪病(1984年),猪魏氏梭菌病、猪疣状心内膜炎、猪骨软症和佝偻病、维生素缺乏病、母猪缺碘病、猪黄麻籽中毒(1985年),猪血球凝集病毒性脑脊髓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便秘、猪不孕(1986年),猪痘、猪抗酸菌病、猪结核病、猪酮病、猪流感、母猪产后瘫痪病、仔猪缺铁性贫血病(1987年),猪中暑、猪巴氏杆菌病、猪急性败血型炭疽、仔猪李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1988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肝白斑病(1989年)。
20世纪90年代新增52种(累计123种):猪霉变饲料中毒、食用菌下脚料菌糠喂猪中毒、妊娠母猪“死流产风暴”母猪疑难繁殖综合征(流产率高达90.48%、死胎和木乃伊发生率66.10%)、猪哼食病、仔猪“癫痫病”、猪缺锌病、缺硒病、缺维生素E病(1990年),猪衣原体流产病、猪分枝杆菌病、猪肠道内容物腹泻病、猪铬中毒、猪尿素中毒、猪霉变麦芽根中毒(1991年),猪肢蹄病、猪病毒性胃肠炎、猪蓝耳病、猪磷化锌中毒(1992年),猪霉形体肺炎、猪淋巴结结核病、猪黄磷中毒(1993年),猪群维生素PP缺乏病、仔猪断奶综合征、仔猪石灰中毒、仔猪亚硒酸钠中毒(1994年),猪马铃薯中毒、种公猪性功能障碍(1995年),猪葡萄球菌病、猪肌肉风湿病、猪棉籽饼中毒(1996年),猪增生性肠炎、仔猪葡萄球菌渗出性皮炎、猪坏死性皮炎、猪安妥中毒、猪维生素B1缺乏症、母猪胃溃疡病、母猪缺乳症(1997年),猪阿米巴病、猪肺炎球菌病、母猪泌乳衰竭综合征、种公猪性欲减弱、仔猪强力霉素中毒(1998年),猪流行性感冒、猪支原体肺炎、猪棒状杆菌病、猪无名高热症、猪肠道性乳房炎、猪回肠炎、猪变应性胃溃疡、断奶仔猪全价料综合征、猪脱毛病、猪蓝眼病(1999年)。
21世纪初新增53种(累计176种):猪异嗜癖、猪湿疹、、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病、猪坏死性杆菌病、猪皮肤病、仔猪铅中毒(2000年),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病、产后子宫炎、产后厌食综合征、猪疝气病、猪热应激病、猪圆环病毒病(2001年),猪麦角中毒、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2003年),猪佝偻病、母猪便秘(2004年),Ⅱ型猪圆环病毒病、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猪药源性便秘、猪增生性肠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猪戊型肝炎、种猪运输应激综合征(2005年),母猪子宫内膜炎、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玉米赤霉烯酮中毒、野生灰菜中毒(2008年),放线杆菌病、黄脂病(2009年),猪皮炎肾病综合征、顽固性腹泻、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症(2010年),高热综合征(2011年),猪耳坏死综合征(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A型口蹄疫(2014年),猪肠道冠状病毒病、猪糖尿病(2015),妊娠母猪瘫痪病、新生仔猪溶血性贫血、猪营养性骨病(2016年),猪脐疝、猪腹股沟阴囊疝、猪心包炎、猪脑心肌炎、母猪乳房水肿病、猪直肠脱出、猪蹄病、母猪乳房炎、仔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猪磺胺嘧啶钠中毒(2017年)。
20世纪60年代:国营农场和集体(公社、生产队)养猪为主、农户私人养猪为辅。养猪的政治口号是“实现一亩地一头猪”“田养猪、猪养田”,既提供肉食又提供(猪粪)肥料。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饲料(粮食)问题。广大农村的猪舍一般靠近住宅附近的水源(池塘、井等)、集体青绿饲料地或“自留地”;主要墙体材料是土砖,屋顶是泥瓦或稻草;猪舍地板多为泥土或漏缝木板,木板下有蓄粪池,几乎没有猪运动场。主要设施是(泥土制成的)柴火灶和(木材制成的、石灰和泥浇制的)食槽,饲料煮喂。主要饲料是米糠、甜菜、包菜、沟渠藻类、田头野菜、餐厨“剩饭剩菜”、蓖麻渣、蓖麻叶(1962年),油菜、橡籽(1963年),红薯、红薯藤、水葫芦(1964年),满江红野草(1965年)。小公猪由农户自己阉割,小母猪则需花钱请专人上门“挑花”手术摘除卵巢(1966年)。猪的品种都是中国地方猪种。猪肉国营(无私营)牌价1.6元/kg、味道很好,但城镇“吃国家粮”、有现金收入的人群消费较多,广大农民(只有“工分”而无现金收入)仅在过年“杀年猪”时“吃个饱”。
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养猪业”“一人一猪”(即平均每人养1头猪)“一田一猪”(即平均1亩耕田养1头猪),以实现“猪多肥多粮多贡献多”(1970—1974年)。猪舍主要是简易棚舍(1975年)。受国外影响,在黑龙江省香坊农场、哈尔滨市靠河寨猪场、北京红星农场、湖南省君山农场等筹建大型猪场,开展妊娠母猪限位栏饲养试验、探索新式猪舍建筑:双列式、南北向、有板门和运动场相通,集体饲槽由活动棚栏分隔,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饲槽长度,饮用自来水。引进外国良种猪巴克夏、约克夏、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推广人工授精。饲料加工机械快速发展(1976年)。天津市北大港农场建成半机械化万头猪场、广西军区政治部农场建成自流化养猪场。棉籽饼粉碎、菜籽饼坑埋脱毒用于喂猪(1977年)。猪的食槽逐渐消失,干饲料撒在猪栏地板上让猪舔吃(1978年)。国营猪场开始研究和应用全价配合饲料(1979年)。
20世纪80年代:光明畜牧合营公司引进美国桑德公司的成套养猪设备,工厂化养猪与配合饲料生产稳步发展。个体户和专业户养猪兴起。L-赖氨酸、过磷酸钙合剂等用作猪饲料添加剂;养蚯蚓、处理鸡粪用作猪饲料(1980年)。甜菜渣、蓖麻籽油饼粉用作猪饲料;“廋 肉型猪”和年产万斤猪的专业户出现(1981年)。多种维生素、促生长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1982年)。农村改养土猪为杂交猪、改粗放饲养为科学饲养、改养“年猪”为适时出栏猪、改仔猪断奶后自然采食为出生后7天提前补料、改“熟喂”为“生喂”、改混群饲养为分群饲养;猪栏附近兴建小型沼气池,沼气用作厨房能源或沼气灯取代“洋油”(煤油)灯(1983年)。专业户养猪蓬勃发展,仔猪离地笼养,配合饲料加工机械半自动化,硒、沸石、抗生素用作猪饲料添加剂,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催膘保健剂或喹乙醇(1984年)。年收入万元的养猪专业户、“养猪状元”和“养猪能手”出现。“浓缩饲料”“预混料”“索盘式输喂料设备”兴起。生猪购销政策调整,取消派购、价格放开。育肥猪注重酮体 廋肉率(1985年)。工厂化规模化猪场快速发展,按省份和年出栏肉猪数量最大规模计,广西省的金光农场14.571万头,广东省汕头食出饲养场9.776万头,浙江省的梅湖农场4.936万头,福建省北郊畜牧场2.8万头(1986年)。糖化饲料用于仔猪开食(1987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养猪不再是农民的主要副业。全国生猪产量下降。育肥猪出栏时间缩短到120天(1988年)。因粮食减产,个别饲料厂掺假生产劣质猪饲料。全国生猪存栏3.53亿头,占当年世界存栏猪的41.5%,位居世界第一(1989年)。
20世纪90年代:中国年屠宰2亿多头猪供应国内市场,出口300多万头供应国外市场。因“三低一高”(苗猪价格低,为4.8~5.2元/kg;饲料价格低,为0.52元/kg;贷款利息低;肥猪收购价高)变成“三高一低”,许多养猪专业户陆续宰杀母猪,“停业”或“歇业”。国家按交售生猪数量奖励一定数量的配合饲料以稳定生猪生产和发展。推介仔猪高床网上培育、塑料暖棚养猪。河北省建成大棚封闭式太阳能猪舍,长6 m、宽3 m。设计出单列式和双列阶梯式的简易瘦肉型猪舍。尝试用赖氨酸和蛋氨酸代替鱼粉,食用菌下脚料菌糠、小葵子、高赖氨酸玉米、酶制剂、蕉藕、花生秧、绿豆粉渣、籽苋粒、野荞麦、稀土元素、氨基酸铁作猪饲料(1990年)。工厂化公猪栏每栏1头、面积4~6 m2、栏高1.1~1.2 m;妊娠母猪采用金属限位栏,每栏1头,栏长2.1~2.2 m、宽0.55~0.65 m、高0.9~1.1 m,典型的尺寸是2.1×0.8×1.0 m;另外还有配种栏、分娩栏、生长栏和育成栏等。现代化养猪新工艺被正式列入中国“八五”农业重点技术推广项目。新增猪饲料剑蚕菜、台湾莴苣、聚合草、漆籽粉、芭蕉、绿萍、紫云英、红三叶草粉、海草、松针粉、葡萄籽、大米干酒糟、酱油糟;沼气渣、膨化土、麦饭石和金霉素用作饲料添加剂。国产仔猪颗粒饲料研制成功。肉联厂和个体屠宰户竞争收购生猪,价格达3.2~3.6元/kg;因水产品和禽蛋等增加,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减少(1991年)。农村养猪添加浓缩料或预混料。集约化工厂化养猪出现粪污处理问题。推介乳头式、杯式和鸭嘴式猪用饮水器。猪肉价格放开,取消城镇居民肉食价格补贴,猪肉价格上涨(1992年)。猪的主要饲料玉米、麸皮和豆饼价格上涨20%~30%,生猪价格却由7.2元/kg下降到5.8元/kg。国营猪场尝试承包经营(1993年)。广大农户养猪育肥方式是“吊架子育肥”、“一条龙育肥”;推介“倒喂法”(50~60 kg之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精料为主,辅以饲料添加剂和青绿粗饲料;后期减少精料,增加青粗料)。因大面积水旱灾害,玉米价格上涨到1 600~1 700元/吨,肥猪收购价却下跌到6~7元/kg(1994年)。生猪收购实行保护价,国家储备肉按保护价收购,以稳定生猪生产。全国已有800多个大中型规模化猪场(占15%),存栏195.5万头,年出栏400多万头。推广仔猪烧烙断尾法、百日出栏养猪新技术(1995年)。平均1头母猪饲养1年,体重140~160 kg,消耗饲料3.15 kg/天,饮水12.29 kg/天,卫生用水45 kg/天,产生粪污36.16 kg(其中粪尿6.72 kg);平均1头公猪饲养1年,体重120~140 kg,消耗饲料2.74 kg/天,饮水10.69kg/天,卫生用水40kg/天,产生粪污32.76kg(其中粪尿6.41 kg);平均1头仔猪饲养49天,体重7~30 kg、消耗饲料1.00kg/天,饮水3.90 kg/天,卫生用水15kg/天,产生粪污12.90kg(其中粪尿2.91kg);平均1头育肥猪饲养105天,体重30~100 kg,消耗饲料2.29 kg/天,饮水8.93 kg/天,卫生用水30 kg/天,产生粪污25.01 kg(其中粪尿5.95 kg) (1996年)。集约化猪场仔猪并群和育肥猪合栏饲养时斗架致伤致病;各种猪常用饲料及配方为玉米(60%~66%)、鱼粉(3%~6%)、豆粕(8%~20%)、麸皮(11%~22%)、骨粉(2%)、食盐(0.5%)、生长素(0.5%~1%)和多种维生素10 g。全国生猪存栏4.42亿头(1997年)。国家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动物防疫法》之后,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猪肉价格由15元/kg降至11元/kg。生猪收购价为4.5元/kg,仔猪价格从13元/kg下跌到4元/kg,一些养母猪的农户阉割母猪育肥或直接贱卖。城镇(乡村)猪肉价格9元/kg(8元/kg)。不少国营企业下岗职工从事养猪业。工厂化养猪普及“仔猪早期断奶”。全国人口12.56亿,出栏肉猪4.72亿头,生猪出栏率100.89%,低于世界平均值(116.52%);猪肉产量3 693万吨,人均猪肉29.41 kg,超出世界平均值(14.27kg/人) (1998年)。工厂化养猪生产由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育成6道工序组成,分别在相应的车间内完成,猪的转群是经常性的工作。一些国营食品部门以定点屠宰为名进行垄断经营,压低猪价、抬高肉价,加上生猪产量供大于求,引起“卖猪难”。国家税务局停征“猪皮农业特产税”,对非农生产者销售生猪征收增值税,对专业养猪户征收个人所得税(1999年)。
21世纪头一个10年:“瘦肉型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成为“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的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禁止使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饲料添加剂。玉米价格下降到0.92元/kg,活猪价为5.69元/kg,猪肉价为9.77元/kg,仔猪价为7.71元/kg。全国猪肉总产量达到4 031.4万吨(2000年)。全国三种养猪方式的比例为农户散养占75%~80%、专业户养猪占15%、工厂化养猪占5%。猪舍采用风扇通风、湿帘降温或喷雾降温(2001年)。饲料工业发展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和花样多现象,令农村养猪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瘦肉精”屡禁不止。出现新概念“生态养猪”。全国猪肉总产量达到4 326.6万吨(2002年)。超声波(B超)诊断技术用于养猪生产。生猪收购价涨至7.90元/kg、猪肉价涨至12.25~14.50元/kg。全国猪肉总产量4 556.7万吨,占世界猪肉总量的47.6%,居世界第一(2003年)。全国生猪存栏4.73亿头,出栏6.28亿头,猪肉总产量增至4 826.7万吨;二元杂交猪占65%、典型的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生产的商品猪不足35%,猪肉质量较低;猪死亡率(18%)几乎是发达国家的2倍(2004年)。猪生产者的类型变成农民专业户和散户、私营猪场、国营猪场、外资养猪企业、合资养猪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附属农场和某些育种场或中心。农村养猪存在下列问题:忽视种猪选择和猪的应激、饲料单一或配比不科学、养猪规模小、信息不灵。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是肉质优、繁殖力高、耐粗性强、抗逆性好,但利用力度不够,以维持现状方式保存着。生猪价格上涨到9.2元/kg、白条猪肉为12元/kg、纯廋肉为16元/kg、排骨肉为13元/kg(2005年)。生猪价格下跌到4.8~6.4元/kg,大中型种猪场减少猪群头数。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应当取得许可证(2006年)。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价格暴涨到15元/kg(2007年)。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到15.4~17.8元/kg,随后暴跌,再回涨到16元/kg,仔猪价格涨到800元/头。专业户养猪与合作社养猪的比例增大到占全国养猪量的40%。生态养猪、自然养猪和发酵床养猪被认为是中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美国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斥资2~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一般转手他人承包,但控制价格。双汇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达1 500万头、年产肉制品达100多万吨;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6 000多吨产品配送到全国各地。中国生猪存栏41 776.2万头,出栏54 143.9万头,猪肉总产量减少至4 123.1万吨,出口猪肉610万吨,人均消费猪肉39.6 kg(2008年)。四川省17个生猪养殖大县的仔猪平均价格是13.32元/kg,待宰活猪价格为 9.22元/kg、去骨带皮猪肉价格为16.85元/kg(2009年)。
21世纪第二个10年:国家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用“泔水”喂养的猪发病率比正常饲养的高30%~50%。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从12.67元/kg暴跌到9.8元/kg(2010年)。部分猪场为了促进猪生长而使用“高铜”、“高锌”饲料,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标而影响土壤生态;违法使用砷制剂、安定、“瘦肉精”以及大量滥用抗生素,造成猪肉中有害物残留,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部分规模化猪场存在以下问题:生产流程设置不合理(空怀—怀孕—分娩—断奶—保育设置在一栋猪舍内完成)、母猪饲养在限位栏内、仔猪食槽设置不合理(部分仔猪吃不到饲料)、忽视青饲料功效而完全用复合维生素代替。很多中小型养猪户因担心疫情暴发而退出养猪业。“3.15瘦肉精事件”震动全国,猪价下跌,全国养猪业损失3亿元以上。2011年9月份全国各地猪肉平均价格涨到30元/kg(2011年)。2012年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到13.6~14元/kg。山东胶南市累计推广发酵床猪舍面积超过20万cm2,年出栏生态猪30万头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双胞胎集团率先引进国外膨化技术,对玉米、豆粕等原料进行高温、高压膨化处理,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煮饲料的过程在工艺中全部解决,成为全国猪饲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农村传统养猪业、家家户户养猪的模式逐渐消失,猪圈里空空荡荡、杂草丛生。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2012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全国生猪存栏47 492万头,出栏69 628万头,猪肉产量5 335万吨;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和湖南,占全国比重超过25%(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35亿元资金奖励生猪调出大县;投入7.8亿元补助村级防疫员,对畜禽实施强制免疫。全国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200多个、规模养猪户8.2万户;存栏母猪和出栏肉猪过多,多个地区流行重大疫病,仔猪和育肥猪的死亡率接近22%;生猪价格跌至12.56~13.12元/kg;大量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能繁母猪数量和存栏量大幅下滑。全国猪肉产量5 493万吨,进口猪产品139.49万吨。猪场排放的废水含CODCr500~10 000 mg/L、总氮 500~2 000 mg/L、总磷近100 mg/L,远远超过国家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的标准(GB 18596-2001) (2013年)。生猪价格继续跌至10.2元/kg。养猪者最担心的四大风险是价格、成本、疫病和政策。进口美国冻猪肉到中国完税后价格为13.6~14.6元/kg,双汇集团进口美国4 500吨猪肉在国内销售引起各界关注。养猪企业认为规模养猪做大做强存在5大瓶颈问题,即土地、环保、疫情、融资和人才问题。国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新常态下养猪业面临环保压力加大、食品安全凸现、疫病风险增高、土地和粮食安全加剧、育种水平有待提高、成本高、养猪企业利润缩水等问题。2014年至2015年3月份全国淘汰1 0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到4 042.5万头;商品猪存栏38 993万头。全国生猪均价上涨到18元/kg、猪肉价23.6元/kg(2015年)。中国生猪产品出口量31.40万吨、进口量311.21万吨(52.1%鲜冷冻猪肉和47.9%猪杂碎)。壹号土猪年销售额达13亿元。国家环保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划定范围以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教科研区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区域(2016年)。一个万头猪场,按中等水平营养的饲料饲喂,全年向猪场周围排放大约433 kg的铜和701 kg的锌,造成源于饲料添加剂的重金属污染。全国生猪年出栏量过百万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有12家:温氏、正邦、牧原、正大、雏鹰、中粮、宝迪、金锣、佳和、扬翔、新希望六和、上海光明。懂得现代规模化猪场正规化、规范化管理的,从成功养猪企业走出来的,全能型的场长、经理和总经理这类管理人才缺乏。生猪流通方式从传统收购向跨境电商平台转变。许多养猪者每年设法让母猪在8~9月份产仔,以便在次年1~2月份(春节期间)出栏,却不知下一个繁殖周期的仔猪就是次年5~6月份出栏,导致年复一年集中在1~2月份和5~6月份出栏,引起价格波动(2017年)。
“动物福利”是国外使用的术语,类似于中国的“生态养殖或发酵床养殖动物”。实际上就是让动物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无机械损伤或疾病痛苦,死亡之前很少有(或无)恐惧感。
20世纪60年代,国外猪种优良,猪舍中等,饲料营养好、充足,猪吃得又好又饱,给人类的回报是提供有利于健康猪肉的速度较快。中国猪舍简陋,饲料不足、营养差,但土猪耐粗饲、吃不好但吃得饱、猪病少(12种)且容易预防或治疗,给人类的回报是提供有利于健康猪肉的速度十分慢(1年左右)。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发展密闭式工厂化分隔栏猪舍,猪住的、吃的都很好,猪的人工授精普及率较低(20%),仔猪断奶日龄仍然是60日龄,育肥猪出栏时间165~180天,比中国的缩短将近半年,猪的出栏数量更快更多;但埋下了猪不见阳光和舍内空气流通问题的隐患。中国开始学习和模仿国外养猪,建设的大型猪场让猪住得很好,饲料也在改善,猪业发展稍微加快,新增的猪病少(8种,累计20种)。
20世纪80年代,国外猪舍小气候采用人工控制、自动饲喂、金属猪栏等;猪住得好、吃得好。但采用了自动饮水器,使猪饮水不畅快;母猪养在限位栏里,不能随意转身或掉头、玩得不好;仔猪断尾时有痛苦;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味道影响猪的口感和情感。中国引进国外养猪设备或模仿建设规模化工厂化猪场,引进外国猪种改良地方猪种,使用配合饲料,向瘦肉型猪方向发展,生猪出栏缩短到120天,生猪存栏(1989年为3.53亿头)迅猛发展到位居世界第一。但猪开始吃饲料添加剂、促生长剂、抗生素,偶尔还会吃些劣质饲料,猪实际上吃得不好;仔猪出生7天(肠胃还没有发育好)就要它们尝试吃饲料;从以前在食槽大口吃食变成在地板上舔舐。猪的疾病痛苦增加,新增猪病51种(累计71种)。
20世纪90年代,国外首先意识到饲料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性,欧盟开始全面禁止使用6种之外的抗生素,但仍未意识到母猪限位栏和仔猪提早(28日龄)断奶的负面影响。中国规模猪场几乎都已普及母猪限位栏饲养(母猪无法转身、玩得不好);对仔猪烧烙断尾、打耳标编号,有“手术痛苦”;提前断奶(从60日龄缩短到28日龄左右),有“母子过早分离”的情感痛苦;反复合群、分群或并群,有“变换环境与伙伴的应激痛苦”;母猪(公猪)终年见不到公猪(母猪),缺乏性刺激,与美国在同一时代暴发母猪疑难繁殖综合征,新增猪病52种(累计123种)。
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意识到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的隐患与动物福利的重要性,不准限位饲养母猪;所有猪群地板铺垫草;饲养环境满足猪的行为习性,给猪配备玩具,猪的生活空间比大多数国家的宽敞。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和促生长剂作饲料添加剂,死猪的肉骨粉不用作饲料;严格控制用人类的剩饭剩菜饲喂生猪;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沙门氏菌。禁止给猪剪牙和断尾。通过营养技术减少粪污中氮磷排放,对猪场周围臭气排放浓度制定法规标准;但仍未意识到仔猪的断奶日龄太短(28日龄),也没有这方面的改善措施。中国养猪者在饲料上面大做文章,饲料添加剂产业蓬勃发展,“瘦肉精”、“高铜”、“高锌”、砷制剂、安定、抗生素等一个劲地加到饲料之中;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餐厨废弃物被不法分子“半夜鸡叫”时分收集“偷运”到猪舍。猪吃得实在不好了,“忍气吞声”尽量排泄出体外。中国政府颁布了一些禁令和法规,不少养猪者也在应用类似动物福利式的“生态养猪”和“发酵床养猪”。但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经营者仍未意识到母猪限位栏致使母猪无法转身或掉头和运动;公母猪长期不见面,缺乏性刺激;仔猪断奶日龄太短(28日龄左右)致使母子分离过早,在仔猪肠胃不健全时提早补料;小公猪被阉割、打耳标、断尾、打针痛苦多;生猪被屠宰时听见同伴哀嚎、看到“尸横遍野”,想到自己末日来临,吓得“魂飞魄散”,死后不久肌肉震颤、“死不瞑目”。2000—2017新增猪病53种(累计176种),这些猪病有时混合发生,即使是资深兽医也不敢妄下定论,只能看着生猪痛苦地死去。中国生猪因各种原因的死亡率已达到22%,令养猪者痛心、担忧和害怕。
纵观历史,经验和教训历历在目,历史是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只有“釜底抽薪”、从源头着手、“回归自然”,中国猪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猪业的源头主要在种猪、断奶仔猪、饲料和粪污处理与消纳;猪业的源尾主要在“舌尖上的中国人”(消费者)。因此,各种类型的猪栏会有室外运动场(或在屋顶安装透光玻璃瓦),猪可随时沐浴阳光。母猪栏至少有转身或掉头的活动面积、栏内有垫草以便“衔草做窝”。现有的母猪金属限位栏会逐渐改造或拆除,不会容许新建或扩建现有模式的限位栏母猪舍。人工授精技术在集约化猪场仍会保留;未来母猪舍内一侧会有一条带栅栏的公猪通道,公母猪能够隔着栅栏“谈情说爱”“互诉衷肠”;种猪一系列的疾病会逐渐减少或消失。仔猪断奶日龄会延长或回到最初的60日龄;会用电子耳标取代仔猪“打耳缺”;小公猪阉割之前会有减少痛苦的技术处理;仔猪的尾巴会保留;仔猪一系列的疾病会逐渐减少或消失。猪被屠宰时听不见、看不到“同伴的牺牲过程”,自己也会“安详离世”。饲料会是膨化(相当于过去的煮熟)处理后的配合饲料与青粗饲料,配合饲料中不再添加复合维生素。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对未来用地规划更加长远和精准,猪场选址后长久不会拆迁。人工智能会推广应用于猪场经营和管理,猪舍会向高空多层式发展,猪场附近种植青粗饲料或者采购来自专业户的青粗饲料。猪场粪污经处理回归青粗饲料地。养猪业转型过程中看起来会有“剧烈阵痛”(例如拆除金属限位栏损失不菲的投入资金),其实不然,可通过提高“动物福利”产品的价格而弥补。今非昔比,现在的中国已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现在不是猪肉少、吃不饱、追求出栏数量的时代了,越来越“挑剔”的“美食”消费者追求的是猪肉味道好,猪肉中没有抗生素、激素、农药、化肥、重金属、有机磷等残留,他们逐年增长的经济收入对价格贵的“动物福利”猪肉完全消费得起,会愿意“花重金购买”。饲料原料种植大田、青粗饲料地、饲料厂、猪场(舍)、屠宰厂(场)等地会安装摄像头,是否施用化肥、农药,配些什么饲料原料,猪的生活环境怎样,生猪宰杀前是否注水(奸商增加猪胴体重量的方法),猪肉分割、包装等视频可在网络上查看,消费者会在网上放心订购仔猪、出栏猪和猪肉。农村农户养猪不会“灭绝”,适度规模(1~100头左右的母猪)养猪仍会“星罗棋布”;获得职业道德、养猪技术和动物福利毕业证或文凭的养猪人越来越多;养猪也会成为农村“空巢老人”和城镇中有祖业在乡下的“卸甲归田”之人“锻炼身体”的项目之一。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