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下当代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途径

2018-01-19 01:33欣,李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个体思政

刘 欣,李 丽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 061001)

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牵动全社会神经的大问题,从目前促进学生就业的工作内容中来看,其主要是在学校参与下为学生搭建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以及在社会组织的帮助下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前期培训。但从上述工作内容中也不难发现,若是未能从学生主体性上来调动其参与就业、敢于就业、愿意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来,所有的外围工作都将最终陷入徒劳。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在于,目前许多学校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预先安排学生就业实习,但最后能够主动留在实习单位的学生人数不足1/3,而余下的学生则以各种形式处于待业或半待业状态。因此,提高当代学生的就业能力还需从改观他们的就业意识,以及对他们就业心理实施干预的角度入手。本文将从茶文化的应用视角,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1 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研和观察,影响因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1 思维定式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经历了长期的读书生涯,许多学生早已习惯了这种学习生活方式,并在学校的组织生态环境下,塑造了具有深刻学生印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中,认为自己还将面临继续学习时光的思维定位,导致了许多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显得十分消极与被动。从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在就业岗位相对稀缺的情形下,因劳动要素供给量显著大于岗位需求量,所以学生将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所以消极的就业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潜质的呈现。

1.2 群体意识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且在学生长期经历了集体生活的环境之后,群体意识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一影响在顶岗实习阶段最为突出,即在订单教学班级整体顶岗实习阶段,因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倦情绪,这一情绪逐渐波及到其他学生,最终酝酿成“集体出逃”的景象。从中不难知晓,在学校组织生态环境影响下学生较为忽略自我的就业决策,而更愿意随大流来寻求内心的某种心理安慰。但结果却是许多学生为此而放弃了宝贵的就业机会。

1.3 自信缺失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依靠学校的帮助来寻找就业机会,而是积极通过线上和线下提交简历的方式,在社会求职大环境下来获得就业机会。但因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自信,而在面试阶段被不幸刷下。这里的自信缺失主要反映在面对面试官时的精神面貌展现,以及语言组织和语气体现等方面。

2 茶文化在破除影响因素的作用

借助茶文化的作用来破除上述影响因素,则茶文化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2.1 作用于建立自省机制来突破思维定式

当个体在组织生态环境下人格特征和思维模式被塑造,那么他们在缺少第三方力量的作用下,则难以实现自我认知的超越。更何况学生在就业之前仍处于学校的组织生态环境下,这就更加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为此,学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则可以通过引入茶文化中的思想元素“自省”,来促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来实现自我认知的超越。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引入茶文化时应重视对特定环境的营造,从而克服学校组织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2 作用于形成感悟能力来增强个体意识

就业行为本身就属于个体行为,但在学校组织生态环境下所塑造的学生个体特征,则显著体现为就业行为属于集体行为。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清醒的就业个体意识,教师在引入茶文化时需要挖掘其中的“感悟”思想元素,通过借助茶文化中的显性要件来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意识中去。在感悟的作用下,使他们逐步明白就业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以及岗位适应性与个体差异性之间的关系。与“自省”机制建立一样,这里需要营造出特定的环境来。

2.3 作用于获得自我认同来提升就业自信

学生在就业中缺乏自省,其并不代表着他们缺乏就业的客观能力。因此,通过引入茶文化来促使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进而来提升他们的就业自信,便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笔者认为,该项工作可以作为隐性思政教育的工作范畴。

3 实现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实现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策略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3.1 校本原则下厘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在上文中尽管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但该影响因素在表现上仍是共性大于个性。因此,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还应在校本原则下深挖影响本校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个性因素。厘清的前提在于现状调研,为此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应通过走访顶岗实习企业,以及与学生建立起在线思想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手段逐步摸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主观因素内容。再者,相关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跟踪,梳理出与工作有帮助的线索。

3.2 在隐性思政教育模式下开展学校就业教育

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就业能力提高训练,与企业所做的岗位培训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在发挥学校教育比较优势的情形下,需要在隐性思政教育模式下全面开展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活动。隐性思政教育追求潜移默化的去感染学生和引导学生的就业思想,并在特定的环境营造下来实现学生就业信念的自我强化。在此教育模式下,引入茶文化的功能要素便显得十分自然了。茶文化作用于学生,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先验的茶文化经验,又能增强他们的融入感。

3.3 整合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和显性要件

面对目前通常存在的思维定式、深受群体意识影响,以及缺乏就业自信等三个问题,则首先需要从整合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和显性要件入手。它们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思想文化元素具体作用于对问题的破解,显性要件则作用于营造出隐性思政教育所需的环境。针对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三大影响因素,可以选取儒学、佛学、道学有益的茶文化思想元素,以教师的个体体验为信息传递,并以案例剖析的形式来增强对学生的启示感。

3.3 开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就业能力意识培养

随着借助隐性思政教育将茶文化传递给了学生,之后则需要开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就业能力意识培养。线下就业能力意识培养主要以就业心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线上就业能力意识培养则是对学生所反馈的就业困惑进行及时交流互动的方式来进行。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与学生在移动端的茶文化互动,并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同时,通过营造在线生态环境来重构学生的就业信念和信心。

3.4 发挥社团职能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

这里需要强调,茶文化作用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领域,需要在循序渐进中逐步达成。因此,学校党委和就业指导教师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改观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组织生态环境。为此,需要发挥学校社团职能来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社团可以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茶文化鉴赏、品茗的形式,以及观影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思想,并在群体意识决定个体意识的路径上发挥正能量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属于系统工程,所以借助茶文化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只是满足了形而上能力的构建。而建立起形而下的专业能力训练,仍可以利用茶文化来实施。

4 小结

本文认为,提高当代学生的就业能力,还需从改观他们的就业意识,以及对他们就业心理实施干预的角度入手。通过主题讨论,借助茶文化的实施策略可从:校本原则下厘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在隐性思政教育模式下开展学校就业教育、整合茶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元素和显性要件、开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就业能力意识培养、发挥社团职能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等五个方面来构建。

[1]王晓丹.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4,(24):125-126.

[2]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57-59.

[3]李琼.基于青年价值观发展特点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68-69.

[4]罗秀.高校就业教育拓展的重点及其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36-38.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个体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