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阳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
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文中涉及的食管癌根治术及脓胸纤维板剥脱术而言,II-III类切口发生术后感染的几率更高,处理相对棘手。传统治疗措施的关键在于充分引流和加强换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众多旨在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减少伤口渗出的"偏方",如浓钠、高糖等等,尚缺乏确凿的研究证据支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较早应用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复位内固定、脊柱手术、大面积烧伤或软组织损伤等的治疗中,其共同特点在于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同时需最大限度避免因感染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内固定物取出、脓毒血症等)。因临床疗效肯定,VSD的适应症逐渐扩大到腹部手术,尤其是腹壁较厚的患者,负压吸引有利于降低切口张力,同时消除软组织间隙,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等的风险[1]。此外还有大量关于VSD联合药物治疗感染及VSD应用于动物咬伤治疗的报道。
关于VSD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对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报道有限,仅有少量联合应用VSD和转移肌瓣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的报道[2]。本文提出将VSD应用于食管术后吻合口瘘或慢性脓胸导致的伤口感染,获得满意疗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究VSD的优势,从宏观上讲,利用合适的负压,将脓液自感染创面“吸出”,能起到充分引流的作用,利用负压消灭死腔的同时亦能促进软组织粘连与愈合;微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可能的机制之一,亦可能通过调控VEGF和miRNA表达、增加细胞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活性氧自由基和炎症介质释放等发挥效应。
VSD的应用同样存在局限。实际操作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维持负压,胸壁、腹壁一般能提供足够平整的“使用面积”,但对于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切口、后外侧切口后缘等易出现伤口感染的特殊部位,或当存在引流管遮蔽等因素时,如何密闭伤口并维持负压,对医疗、护理提出较高的要求,或限制该应用推广。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例而言,过大的负压是否会延迟瘘口闭合,存在疑虑,需要积累病例增加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脓胸行纤维板剥脱的患者,术中常见损伤脏层胸膜致肺漏气,故术后经常应用负压胸引,若肺复张不满意再次出现脓胸继发伤口感染,仅靠VSD负压恐难以维持。因此,据术中情况选择合适病例应用VSD治疗十分重要。如果再考虑到成本-收效比,则VSD的适用范围更需仔细讨论。最后还需强调的是,VSD治疗只是感染伤口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积极营养支持、合理抗生素选用在内的全身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未来,可以通过临床经验积累或设计实施临床研究,制定用于预防、治疗胸部手术术后感染的VSD使用适应证和压力控制范围,进一步探索其治疗疗效,有效规避副反应。对合适的患者而言,VSD可能成为实践个体化治疗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