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荣(云南省屏边县玉屏镇畜牧兽医站 661200)
由于山区广大养殖户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养殖观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鸡病在农村散养条件下普遍发生,其中传染病发病率占整个发病数80%以上,给农村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
农村养鸡很大程度上沿用较为传统的饲养方式,养殖观念相对落后,更多养鸡户还是主要利用自家或临近村民饲养的品种,自繁自养,很少考虑品种好坏的重要性。品种不好给养殖带来很多不利,如抗病力不强,生产性能低,养殖效益低等问题。
养殖户 “重养轻防”的思想普遍存在,对环境卫生的清洁重视不够,消毒工作做不到位。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养殖场(户)防病意识差,卫生条件差所引起。病死鸡乱扔,导致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养鸡带来很大的风险[1]。
做好鸡群的免疫工作,对减少疫病的传播与蔓延很关键。
1.3.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很多养鸡户对鸡病预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完全建立完整、合理的鸡群免疫程序,以此来保障鸡群少发或不发生疫病。是否开展疫病防预的随意性很大,想起来就做,不按程序免疫。有的养殖户更是到鸡群发病时才想起没有进行免疫而后悔。
1.3.2 疫苗质量无保障
农村由于客观条件因素,疫苗在保存和配送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保存条件进行疫苗保存与配送,疫苗配制后在使用时间上也没能及时接种,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都存在,要提高对疫苗贮存条件和免疫质量的认识,以保证疫苗在使用后的效果。
1.3.3 操作规程不合理
由于文化知识层次不同、观念意识等不同,加之更多养鸡户,包括村级兽医人员没有专业学习过疫苗免疫操作规程,很难准确有效的掌握其操作要领,达不到科学的操作要求。
1.4.1 药物滥用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及没有严格执行兽医师资格制度,很多兽药销售商随意加大使用剂量,乱用药物现象普遍存在。
1.4.2 药物剂量控制不合理
由于养鸡户经济条件、防病意识的限制,不能按疗程使用药物;或者是兽药销售商为了经济利益不按照药物使用剂量,随意加大剂量,无视药物残留等导致药物剂量控制不合理。
1.4.3 未能对症用药
目前偏远山区的小县城、小乡镇,市场上很多的兽药销售商,他们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从经验与技术水平上都不能保证对鸡病的有效对症用药。
1.4.4 疗程不合理
保证疾病的痊愈用药疗程是关键。疗程不合理很可能带来经济浪费与疾病得不到科学治疗。
1.4.5 药物发生配伍禁忌
受地域条件、文化差异、用药理论水平及治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实践中有药物配伍禁忌发生的事件,导致不但没有达到治疗目的,反而是用药后鸡群立刻死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农村养殖场、户,鸡群粪便等污染物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现象普遍,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缺乏兽医卫生管理措施,粪便乱堆乱放,病死鸡乱扔,大大增加疫病传播机会。
选择好的品种,给养殖增效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农村养鸡多以放养为主,因此,重视品种选择工作是农村养鸡的关键。地方良种鸡有很强的适应性,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价格相对来说也高于其他品种,是农村养鸡的首选品种。
根据本地区疫病种类、流行情况,选择疫苗种类,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重视免疫操作要求,对疫苗质量、运送、使用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给予足够重视,以免导致免疫失败。
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原因的,要树立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做好平时的污物处理,卫生消毒工作,让鸡群在一个干净、卫生、无污染、清洁、舒适的环境下生长,鸡群抗病能力增强,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也就降低了,这给养鸡户间接地增加了经济效益,达到养殖目的。
养殖过程中及时发现鸡群异常,及时给予诊治,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养殖户应储存适量消毒剂,以便平时对鸡舍内外环境、用具的消毒。应加强鸡病防控知识学习,具备相应的疾病处置能力,科学用药,合理处置,有效控制疾病发展蔓延。
树立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提升对鸡病防治重视程度。做好鸡群免疫、场地消毒和污物净化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和诊断鸡群疾病,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学习疾病防治理论知识,提升山区农村养鸡和鸡病防治水平,实现养殖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