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南牧区包虫病防治

2018-01-19 00:22:19马桂芳罗胜伟完玛草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绦虫包虫病驱虫

马桂芳罗胜伟完玛草

(1,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47000;2,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卡加道畜牧兽医站 747000)

1 成虫种类

1.1 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简称E.g)又称单房棘球绦虫。

1.2 幼虫

棘球蚴(Hydatid)又称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 Larva)。所致疾病叫棘球蚴病,又称囊性包虫病,囊性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 CE)。

1.3 成虫

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简称E.m)。

幼虫:多房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又称泡球蚴(Alveococcus)。所致疾病叫泡球蚴病(Alveococcus),又称多房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亦称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在理论上,每一个原头蚴约经42d左右可发育为成虫,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一部分原头蚴发育为成虫。因棘球蚴内的原头蚴一般数目极为众多,所以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的数目仍然很多,上千的数目甚为普遍。

2 流行循环类型

2.1 家养动物间的循环

在甘南藏区,这种循环类型普遍存在,如牧羊犬-羊,牧羊犬-牦牛之间的循环。

2.2 混合循环

这种类型尚未在我国完全证实,但在青海已发现野生动物群体中也有棘球蚴的严重感染。所以混合循环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2.3 野生动物循环

野生动物群体中自然存在相互捕食行为,青藏高原野生啮齿动物、岩羊和藏原羚中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发现,为野生循环的调查研究提供重要线索。3种循环类型往往是交错并存,流行病学关系十分复杂。

人:包虫病患病率在0.18~8.23%,平均患病率为0.63%,部分地区患病率高达8.93~12.38%。

牛:感染率29.09~60.36%。

羊:感染率33.89~53.14%。

猪:7.62%(数据较少)。

犬:棘球绦虫感染率64.56%。

3 包虫病对人类的影响

包虫病患者手术后容易复发,多发病灶病人一生历经6~8次手术而不愈,对棘球蚴病患者及亲属造成疾病、精神和贫困三重的压力。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资料表明,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因此,包虫病也被称为人类第二癌症(虫癌)。

4 诊断与检测

4.1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提出怀疑。

物理学诊断是诊断包虫病的重要手段,如X线、B超、同位素扫描、CT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可提高包虫囊肿的发现率,并有助于鉴别诊断能提高诊断效果,也适于现场调查用,但一般多用于人包虫病的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4.2.1 中间宿主的诊断与检测

常用的诊断和检测方法有皮内变态反应、微量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剖检法。剖检法是金标准,通过观察和鉴定棘球包囊及原头蚴的形态结构可确诊,尤其对家畜包虫病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

4.2.2 终末宿主对的诊断与检测

有犬粪虫卵检查法、氢溴酸槟榔碱下泻法、粪抗原ELISA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剖检法。剖检法是金标准,通过观察和鉴定棘球绦虫的形态结构可确诊。犬氢溴酸槟榔碱下泻法、粪便虫卵检测法、粪抗原ELISA法、粪便DNA检测4种方法的检出率远远低于剖检法。

5 包虫病综合防控技术

(1)包虫病的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和 《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政府主导、政府负责、加强领导,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以农牧、卫生、水利、科技等多部门合作,明确责任分工,责任到各个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争取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包虫病防控合力。

(2)包虫病防控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核心是要切断包虫病的传播链。根本上要全面控制包虫病,从控制传染源入手,从源头治理。

(3)切断病原在犬-家畜之间的传播链,阻断虫卵播散,预防人、畜感染。

①终末宿主---犬的驱虫、犬粪无害化处理和流浪犬的管理。

②犬的驱虫:家养犬采用吡喹酮进行 “月月驱虫、犬犬投药”。

③犬粪的无害化处理:吡喹酮对虫卵没有杀灭效果,驱虫后排除的虫卵仍有活性,必须做好驱虫后犬的管理工作,在给犬驱虫后收集排出的虫体与粪便,收集驱虫后3~5d内的粪便进行焚烧或掩埋等无害化处理。

④做好流浪犬的管理:政府要统一部署,依靠县、乡政府和村干部,做好野犬的管理工作,对其集中收容、集中驱虫等措施。

6 中间宿主——羊的免疫

采用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开展羔羊的免疫。狗感染主要来源于羊的患病组织器官,狗棘球绦虫中的80%来源于羊包虫。

(1)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通过对羊的免疫,使主要的中间宿主的病原生物量得到大幅度降低,阻止流浪犬吃到患病脏器,从而阻断包虫病的循环链。

(2)疫苗与剂量: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颈部皮下注射,每次1ml。

(3)免疫程序:对新生羔羊在8周龄左右进行首免,首免后1个月进行第二次免疫,间隔12个月免疫3次。

7 加强屠宰管理和检疫监督

加强屠宰监管,对流行区内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屠宰实行监督管理,严禁私屠乱宰,加强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对牛羊猪等中间宿主患病器官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在厂区养犬,禁止有包虫的脏器随意抛弃和喂犬,做好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8 加强灭鼠工作

高原鼠兔、田鼠等啮齿类动物也是包虫病的中间宿主,尤其在泡型包虫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强化对城镇周边、乡村牧民居住地周围的灭鼠工作。

9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认识是防治包虫病的关键,新闻媒体、教育、卫生、农牧等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领导干部职工和牧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利用宣传册、连环画、板报、展板、电视、广播等各种方式,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1)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将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内容。

(2)各医疗卫生和动物防疫部门,逐级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防控知识和防控水平。

10 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

10.1 干部(领导)

将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技巧等作为干部学习的重点。

10.2 农牧民、犬主和屠宰人员

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重要作用,自身又是易感人群,教育中要突出包虫病与自身健康的直接关系;此类人群要了解包虫病的预防技巧和正确的卫生行为。

10.3 儿童与学生

包虫病易感人群。课堂内系统学习,规范卫生行为,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

猜你喜欢
绦虫包虫病驱虫
鲫成鱼绦虫病治疗一例
当代水产(2022年7期)2022-09-20 06:22:28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8
牛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04
香榧驱虫述古今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8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青海政报(2017年17期)2018-01-31 02:25:45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8
猪场防暑与驱虫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1
山羊定期驱虫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