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鑫(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合黎镇畜牧兽医站 734300)
目前,牛适度规模养殖与大规模养殖相比,虽然养殖发生疫病的概率较小,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探究,提出疫病防治措施。
牛在适度规模化养殖中会产生不同疫病,不同疫病类型具有不同危害,养殖人员需根据相应疫病类型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其中结核病对牛群的实际危害较大。随着牛养殖范围不断扩大,也为传染性疾病的拓展提供基础条件。随着结核病不断扩散,导致牛个体不断死亡,对于养殖场经济效益造成较大影响。以结核病为例,当前可以采取的检测方式主要以注射提纯结核菌为主,对于此类病菌可通过皮内注射进行预防。如果此类传染性疾病不能进行及时控制,疫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不断扩散,对于牛群造成较大威胁[1]。
牛适度规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有肠胃疾病和寄生虫病等。胃肠疾病主要与牛养殖过程中实际喂养方式不合理有关。养殖中卫生环境较差,牛采食的食物不合理,饮水不卫生等原因都会直接导致牛产生此类肠胃疾病。此类疾病不属于传染性疾病,但对牛群具有一定危害。寄生虫病也是较为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线虫和吸虫等。导致寄生虫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牛群实际养殖密度相关。针对寄生虫病可采取驱虫药等药物防治措施,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但药物防治不能作为长期性的防治手段,因为药物长期使用会降低牛群生长速度,也会限制牛生长机能的完善。
当前养殖人员需要对牛常见的疫病种类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相关养殖人员需加强牛日常饮食的有效控制。避免将不干净的水源作为牛群日常饮用水,还要将日常喂养的饲料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保存。当发现喂养饲料和饮水源出现问题后,需及时更换饲料,避免牛群患病。养殖人员需要根据牛实际生长状况对饲料量进行控制。此外,还需做好牛养殖环境的日常管理工作,养殖人员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清理,处理地面上的粪便及杂物,将杂物远离牛舍,并将其堆积发酵生产有机化肥原料。为了切除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当前可以通过漂白粉活甲醛溶液对牛舍进行清理,为牛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
养殖管理人员需要对牛群基本生长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实际情况接种疫苗,最大程度限制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当养殖区域发生相应疫情之后,首先需要观察病牛身体特征状况,采取及时隔离防治,确诊病情之后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养殖场内有病牛死亡之后,需要及时做出无害化处理,避免疫病大范围扩散[2]。
此外,养殖场管理人员需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对牛疾病的认识水平,当疫病发生之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防治措施,最大程度限制疫病大范围扩散。根据不同疫病发生情况采取不同的药物防治措施。对症下药,避免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在采取联合用药措施时,需要对药物基本治疗机制及药物自身特点进行分析,适度用药。养殖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常见疫病类型不断建立完善养殖场防疫制度,对饲养环节和消毒环节拟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进行检疫,建立牛群免疫档案,确保牛群健康生长。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牛养殖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关养殖场需要提升疫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疫病类型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根本上限制疫病的发生概率,促进牛群健康生长,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董桂学.牛适度规模养殖发生疫病的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7):70.
[2]吉史日拉.牛适度规模养殖发生疫病的防治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