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奎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445033)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发的疾病,人畜均可以感染此病,属于二类动物疾病,传染性极强。因此,奶牛养殖户一定要做好结核病防控工作,降低奶牛的发病率。
首先,部分养殖户没有正确认识到奶牛结核病的危害性,为眼前利益而逃避检疫,牛群没有进行必要的检疫就投入生产,不仅饲养人员的人身造成危害,而且病牛奶制品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其次,阳性牛扑杀难度大。在检疫环节发现奶牛检测结果呈阳性,此时应及时扑杀,避免结核病传染给其他奶牛或者饲养人员。但奶牛的经济价值较大,一头成年牛的价格在10000~15000元左右,养殖户不愿意将其扑杀;最后,隔离净化工作不到位[1]。在奶牛感染结核病后,应及时将其隔离,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健康奶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即使奶牛已检测出得了结核病,养殖户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将其进行隔离,导致结核病在牛群中大规模传染,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各级政府要配合检疫部门,对广大养殖户进行奶牛结核病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该病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认识到结核病对奶牛养殖的危害性,并使其掌握基本的奶牛结核病防控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养殖户才会深刻了解结核病危害,进而积极配合检疫部门,使检疫工作有序进行,并为后期的疾病防控工作和隔离、扑杀等环节打好基础。例如,在信息时代,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涌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政府部门可利用这些新兴的宣传手段,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府官方网站等,将与奶牛结核病相关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养殖户可随时了解结核病的相关信息,掌握防治的各种措施,从而实现科学养殖,降低奶牛结核病发病率。
每年应对养殖户定期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在检疫过程中,如果在提纯结核菌素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该牛已被结核病感染,为确定结核病的实际情况,对于这一牛群在每年进行至少2次监测,此时如监测出依旧呈现阳性病牛,必须及时扑杀或者进行治疗,直至检疫结果出现隐形为止,连续3次监测皆为阴性反应,该牛群鉴定为健康牛群。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阳性牛扑杀给予一定的补贴,具体而言,即省级给予养殖户50%的财政补贴,县级财务部养殖户30%的补贴,而养殖户只需承担20%的经济损失,大大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养殖户造成和配合阳性牛扑杀,从而保障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一定要注意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确实将各级财政补助发放到养殖户的手中,获取养殖户的信任,为接下来的病牛扑杀工作奠定基础,并赢得良好的信誉[2]。
奶牛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这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不仅涉及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而且关乎到乳制品的卫生安全,如果将病牛的乳制品流入到市场中,可能会对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病牛隔离工作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为了提高奶牛结核病的防控效率,各级政府要将结核病净化工作纳入到工作议程中,并确定具体的防控目标,签订责任书。如果没有完成防控工作,就要实行责任追究制,追究其责任。
综上所述,结核病是奶牛常见疾病,传染性较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不仅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而且严重危害生活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奶牛结核病的防控,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促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1]潘谱宁.牛结核病的现状分析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5):132.
[2]蒲敬伟,袁立岗.浅析奶牛结核病诊断及防控要点 [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