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义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那吾乡畜牧兽医站747000)
羊肉口感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欢迎,但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的发生发展又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该病主要由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且羊、猪、牛都属于易感动物,但它们之间不会交叉感染,病羊和带菌羊都是传染源,发病后传播非常迅速,呈流行性或地方性流行。
该病在羊群中传播与性别和年龄无关,病羊和带菌羊都是传染源,通过蚊蝇作为传播媒介,眼结膜间接触感染,气候高温炎热或者多风多尘的外部环境会推动该病的感染和传播。该病的潜伏时间大概2~7d,患羊无明显全身症状,体温变化也不明显,偶有体温高达40℃的病例,通常呈一侧发病较重,而另一侧轻微的情况,两眼并不同时发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呈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症状。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不久变成脓性。此时上下眼睑发生肿胀、疼痛症状,结膜潮红,并有树枝状充血。其后发生角膜结膜炎和角膜溃疡。随病情发展,结膜上的血管伸向角膜,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带。由于炎症蔓延可以继发虹膜炎。角膜在病初一般变化不大,经1~2d后出现混浊。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有时可波及全眼球组织,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1]。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要领,需根据患羊结膜角膜炎特征性症状和传播迅速及流行性时间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本病具有多病原性,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预防工作,遵循防大于治的原则,积极在养殖各环节开展,防微杜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日常饲养工作。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病通常通过高密度接触进而在羊群中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羊群中一旦发现要马上隔离患病羊,彻底对羊舍进行消毒与清理,目的是防止病菌在同群中传播与流行,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水平,保证饮水充足,环境卫生,饲料未被污染,草料充足,饲养人员要对患羊进行精心照料,给予患羊新鲜的青草与饲料,及时治疗,以便提升羊只抵抗力,对恢复健康有益。
(2)当引进羊只时,需在引种前了解引种区的疫情情况,禁止从疫区引进羊群、购买饲料、动物性产品等等,以防病原被引入,并且对新引入的羊群进行严格的检疫程序,合格后才可引入,同时对引进羊只进行彻底消毒工作,尤其是羊群蹄部,对引进的羊群隔离观察至少一个月[2],经检疫无传染病后可混入大群,目的也是让引进羊只适应当地的生物环境。
(3)全面提升羊舍消毒工作,制定合理长效的防疫消毒计划,并长期执行下去。首先要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保证羊舍卫生清洁。还要定期对羊只及圈舍进行消毒,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对病死羊只及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与流行及二次污染环境;饲养人员还要保证羊舍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天气寒冷时要注重羊舍保温,天气炎热时还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保持羊舍具有舒适的环境条件。
(4)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可感染给人,因此,在日常养殖工作中,饲养人员必须做好防护工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保证整个羊群的安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一般情况下,用3~5%硼酸液冲洗患羊眼部,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银溶液滴入结膜囊中,每天2~3次,也可以用0.025%硝酸银液滴眼,每天2次,或涂以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软膏。如有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可涂以1~2%黄降尿软膏,每天1~2次。可用0.1%新洁尔灭,或用4%硼酸水溶液逐头洗眼后,再滴以5000单位/ml普鲁卡因青霉素(用时摇匀),每天2次,重症病羊加滴醋酸可的松眼药水,并放太阳穴、三江穴血。角膜混浊者,滴视明露眼药水效果很好[3]。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看似不会对羊只全身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该类疾病轻微的话可使病羊恢复到发病前状态,但如果病情严重可导致失明,这样在放牧时会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羊眼失明,会使羊只走路跌跌撞撞,撞到障碍物受伤或者直接跌入山崖、沟壑中,导致死亡,这样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为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羊群抗病力,以此来抵挡各种疾病的入侵。
[1]李玉刚,李战成.山羊传染性眼角膜结膜炎的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5):179.
[2]许淑岩.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与梭菌性疾病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2(4):12.
[3]郭福强.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6(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