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涛
(贵州省湄潭县农牧局564100)
当前我国育肥牛养殖存在诸多问题,这与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与对育肥牛需求的增加有关。为此,当前肉牛养殖场的首要工作就是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育肥牛养殖目前在我国存在许多问题,这与社会对育肥牛需求量增大,育肥牛养殖周期变短有关,它导致某些养殖技术漏洞的出现,具体讨论就包括以下3种。
当前规模肉牛养殖场对育肥牛出栏周期要求变高,养殖场首先要做到育肥牛产出量提高,忽略对预防牛养殖周期疾病防控,更忽略对牛舍消毒清洁工作,这就导致了育肥牛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提高育肥牛传染患病几率。当部分育肥牛患病后,养殖户依然没有加以足够重视,进而导致牛群疫情大面积传播,对后期治疗难度与成本增加带来一定增幅。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结果来看,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育肥牛养殖饲料品种单一问题,而且在用料量上也严重不足。一般大部分地区会采用棉壳或秸秆作为育肥牛基础饲料,整体来看青粗饲料类型单一且营养成分也不够到位,对育肥牛正常发育十分不利,造成育肥牛营养不够均衡,整体体质发展走势趋于偏弱水平,出栏质量不达标。
目前国内肉牛品种没有进行大面积改良,整体肉牛养殖方向与育种目标存在严重偏差与缺失,导致育肥牛在品种技术改良方面不到位。在种牛杂交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来严格实施,所以目前国内的杂交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偏弱,无法为育肥牛品种改良优化提供有效帮助,整体育肥牛牛群质量依然处于偏低水平[1]。
针对上述3点问题,我国各个地区肉牛养殖场也要进行采取一系列的育肥牛科学养殖策略,争取解决问题,提高育肥牛产量,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首先要优化针对育肥牛的疾病防控手段,加大疾病防控技术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养殖户的育肥牛疾病防控意识。当前在我国育肥牛在春秋两季最容易染病,所以养殖户首先要做好对牛舍清洁工作,采用石灰和火碱来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做到定期为育肥牛注射各种疫苗,并同步建立好育肥牛疾病免疫档案,记录所注射疫苗种类与时间。再者就是要完成针对育肥牛的外驱虫工作,保证每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活动,主要使用阿苯达唑片或奔硫咪唑进行一次性驱虫,或采用浓度为3~5%的虫卵百充液进行全面的育肥牛体外驱虫。
做到对育肥牛饲料的科学配置优化,考虑在本地市场进行全价精料选择配置,遵循 “科学全价、营养均衡和经济实惠”3点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做到饲料搭配合理,在针对育肥牛的饲喂初期应保证其充足的蛋白质需求,后期再适当调低蛋白质摄入量。而饲料选择方面则应该主要以玉米、饼柏类为重点,将其用量控制在15~20%左右,适当提高饲料中的热量水平,将一些农作物原料作为饲喂材料辅助,这样合理的营养搭配能提高育肥牛的育肥效率。
做到科学杂交育肥牛,比如说轮回杂交。用2~3种不同种类的公牛与养殖场本地母牛进行杂交,将杂交生出的母牛与剩余品种的公牛进行继续杂交,这种交替轮回的杂交形式能保证多个品种的优化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和保持杂交牛种的生理天然优势,且杂交成本也更低,容易产出高品质育肥牛。另外,像经济杂交或育成杂交也可以作为地方科学杂交的有效方法[2]。
总而言之,主要从疾病防疫、饲喂和育种这3个方面做科学有效的养殖管理,保证育肥牛的生长与繁殖过程始终处于优化状态,促进地方育肥牛养殖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孔令广.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解析[J].兽医导刊,2016(12):247.
[2]沈宽泰.育肥牛养殖中的关键技术探讨[J].湖南农机,2010,37(7):259-260.